北京比较好手足癣医院 https://m-mip.39.net/drug/mip_8593631.html 肝癌,一个十分可怕的诊断词,听着似乎和日常生活关系不大,但在乙肝发病率高的人口背景下,肝癌离我们并不遥远。 一半以上肝癌在中国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年中国肝癌发病人数约35.6万,发病率为26.39/10万。简单换算一下,一座人口万的城市,平均一天就有两人得肝癌!全市一年就有人得肝癌! 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癌症报告》指出,年中国新增肝癌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均占全球新增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的一半以上。我国肝癌死亡病例也居高不下,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年我国新增肝癌病例39.5万例,换算一下平均每4分钟就有3人新患肝癌。 肝癌死亡率高,有癌中之王的说法。目前肺癌死亡率虽然还是第一,但目前不少类型的肺癌通过新的靶向药物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控制,而肝癌目前几乎无有效的靶向药物。 大肠癌、乳腺癌目前都还有比较不错的切除率、术后化疗手段多、总体生存率都较高。中晚期肝癌进展快、转移早、有效切除率低、几乎对当前所有化疗药不敏感、对放疗不敏感,术后复发率高。 如何早发现? 可以说晚期肝癌几乎是无药可医,更不幸的是很多人,一发现就已经太晚了。因此早发现的肝癌堪比捡回一条命。肝癌在早期还未完全“起势”的情况下,手术切除效果好,复发率低。 小肝癌可以直接通过射频消融治愈,效果不比手术切除差。(小肝癌一般指肝细胞癌中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或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厘米的肝癌) 肝癌几乎没有特异症状,难以自我察觉,主要靠体检发现。 1、抽血: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细胞产生的一种特异性蛋白,可以在血液中被检测到,目前来说仍然是最好的肝癌诊断标志物之一。如果既往有慢性肝病病史,体检发现甲胎蛋白异常升高,要警惕是否有肝癌的可能性。 2、腹部超声:超声是肝癌筛查的常规手段,快速简便,费用也比较低,能发现肝脏内有没有异常的结节或肿块。很多肝癌患者的肝功能是正常的,病毒也是阴性的,能早期得到治疗,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超声筛查发现占位性病变,最后让患者及时得到诊治。 3、CT和磁共振等影像学技术的进展,使诊断1cm以下的小肝癌不再困难。 4、常规检查,例如肝功能、HBV-DNA、乙肝两对半等这几项是慢性肝炎常规复查的指标,是肝炎治疗是否有效的关键指标,也可以作为评估肝癌风险的参考指标。 “AFP+超声”是目前肝癌筛查的最敏感、方便且经济的监测手段。这些项目虽然单独检测都不完美,但可以互补,足够用在常规筛查,必要时还需做增强CT、磁共振或超声造影,明确可疑的肝脏占位或结节的性质。 高危人群 慢性乙肝/丙肝: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癌的发病关系甚为密切,不仅因为慢性乙肝导致肝硬化,乙肝病毒还会整合到肝细胞DNA中,导致肝细胞癌变。丙肝导致肝癌也是类似的道理,丙肝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甚至更快。 肝硬化:不特指乙肝肝硬化,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几乎都表现为肝硬化,而硬化的肝脏不仅功能失调,肝脏表面还布满“丑陋”的再生硬化结节,是滋生肝癌的温床。 肝癌家族史:有肝癌家族史不仅有易感基因,而且可能还是因为从小就被父母传染了乙肝。 长期酗酒、脂肪肝:大量饮酒可以导致肝损害,发生酒精性肝硬化,导致肝癌的发生;饮酒还增加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 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食物污染致癌物之一,毒性最强、致癌性最大的是黄曲霉毒素B1,每日仅需10微克就可以诱发肝癌。黄曲霉毒素存在于霉变的粮食、发酵食品、腊肉香肠中。调查发现在我国著名的“癌巢”江苏启东、广西扶绥,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这些地区肝癌发病率也高。 水源污染区:饮用水也与肝癌密切相关。饮用沟塘水的居民肝癌死亡率在/10万左右,显著高于饮浅井或深井水者(20/10万),提示当地水体中存在致癌物。 预防 高危人群一定要每年体检,抽血查甲胎蛋白和腹部超声这个“组合拳”检查一定要做,不能只抽血,因为大约有30%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是不升高的,必须结合影像学检查才能充分监视。普通人群也采取这种组合检查,但3-5年查一次即可。 另外,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患有慢性肝炎等高危人群来说,戒除烟酒嗜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燃烧的烟草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不仅是针对肺癌而言,这些致癌物质一样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体内,最终给肝脏“雪上加霜”,增加了肝癌发生的概率。 良好的生活习惯,能保障免疫力的正常,长期过劳、熬夜加班常常扰乱人体免疫力。若长期经常熬夜加班,不注意身体,违反自然规律造成免疫系统失调,肝脏受到乙肝病毒肆意践踏,可能加速肝癌、肝硬化提早爆发而英年早逝。肝癌是我国目前病死率第二位的恶性肿瘤,由于我国肝病患者人数众多,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病例我国占一半以上。早发现、早治疗目前仍是提高肝癌远期预后的最有效方法。 由于肝癌早期缺乏明显症状,故绝大多数肝癌患者确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导致外科切除率低,其他姑息治疗则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 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肝癌早期发现率,是提高我国肝癌患者远期预后的重要途径。而过度的筛查又必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基于大量的肝癌临床研究结果,参考国际通用的预警体系,建立肝癌的分级预警指标则可能是有效防治肝癌的可行方法。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预警体系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参照国际预警体系,也可以将肝癌的预警相应地分为四级。 蓝色预警——慢性乙肝/丙肝病毒感染。 依据: 目前研究表明慢性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率高,肝癌患者中超过80%以上有慢性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背景,而无慢性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背景者,肝癌发生率较低。 危险分级: 慢性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肝功能正常,HBV-DNA阴性,发生肝癌的几率较低;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eAg阳性,HBV-DNA阳性,肝癌发生率较高;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eAg阴性,HBV-DNA阳性,肝癌发生率更高; 有肝癌家族史、肥胖、糖尿病、饮酒、肝毒性物质接触(黄曲霉毒素、肝毒性药物、肝毒性化学物质)任何一项者危险指数均增加。 应对办法: 每半年进行一次随访筛查,项目包括:肝功能、乙肝五项、HBV-DNA定量、甲胎蛋白、B超、血常规。 控制肥胖、糖尿病、饮酒、肝毒性物质接触(黄曲霉毒素、肝毒性药物、肝毒性化学物质)等致癌因素。 黄色预警——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标准: 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功能长期不正常,HBV-DNA阳性或HCV-RNA阳性。 依据: 肝脏长期活动性炎症是导致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丙型肝炎一般需经过肝硬化才发生肝癌,且目前丙型肝炎随着新型抗病毒药物的问世,治愈率较高,因此相对肝癌风险低。而乙肝部分患者可以不经过肝硬化直接发生肝癌。 危险分级: 慢性肝炎基础上,若有肝癌家族史、肥胖、糖尿病、饮酒、肝毒性物质接触(黄曲霉毒素、肝毒性药物、肝毒性化学物质)每一项均增加患癌风险。 应对办法: 橙色预警——肝硬化 依据: 慢性乙型/丙型肝炎基础上发生的肝硬化是肝癌的高危人群,男性患者患癌率较女性高。随着肝硬化病程的延长,时间越久发生肝癌几率越高。 危险分级: 肝硬化基础上,若有肝癌家族史、肥胖、糖尿病、饮酒、肝毒性物质接触(黄曲霉毒素、肝毒性药物、肝毒性化学物质)每一项均增加患癌风险。 应对办法: ①抗病毒治疗; ②每半年进行一次随访筛查,项目包括肝功能、乙肝五项、HBV-DNA定量、甲胎蛋白、B超、血常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CT或核磁共振检查; ③控制肥胖、糖尿病、饮酒、肝毒性物质接触(黄曲霉毒素、肝毒性药物、肝毒性化学物质)等致癌因素。 红色预警——肝癌前病变 标准: 肝硬化基础,伴有影像学发现可疑占位或甲胎蛋白升高,称为肝癌前病变。 依据: 此部分人群若不积极治疗和检测,近期发生肝癌的机会特别高。其中一部分患者若经过详细的检查,很可能为早期肝癌或不典型肝癌。 危险分级: 肝硬化基础上,若有肝癌家族史、肥胖、糖尿病、饮酒、肝毒性物质接触(黄曲霉毒素、肝毒性药物、肝毒性化学物质)每一项均增加患癌风险。 应对办法: ①抗病毒治疗; ②控制肥胖、糖尿病饮酒、肝毒性物质接触(黄曲霉毒素、肝毒性药物、肝毒性化学物质)等致癌因素; ③至少没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筛查,项目包括肝功能、乙肝五项、HBV-DNA定量、甲胎蛋白、B超、血常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甲胎蛋白阴性不能除外肝癌,建议联合AFP-L3等多种肝癌标志物的血清学检查。CT或核磁共振、PET-CT等检查可以增加肝癌的检出率,减少漏诊。但CT检查不建议过于密集,以免反而促进肝癌的发生。 中药治疗可以逆转部分肝癌前病变。 此篇文章属于转载文章,来源:好大夫在线。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