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新药开发之RLR激动剂,新机制探索之

发布时间:2024/8/20

刘军连工作室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9375234.html

乙肝病毒属于一种嗜肝非细胞病变DNA病毒,它也一直是导致LC和HCC的主要原因之一。自从发现乙肝病毒开始,科学家对这种DNA病毒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对HBVcccDNA深入探索。cccDNA,也称共价闭合环状DNA,其组装成含有组蛋白的病毒微染色体,作为病毒mRNA的模板,受preC/C、S1、S2和X启动子的调控。

乙肝新药开发之RLR激动剂,新机制探索之路,代表药物SB

一、研究先天免疫是开发乙肝新药方向之一

至少到目前为止,在HBV领域药物开发过程中,乙肝病毒的cccDNA都暂时是难以逾越的,cccDNA的持续存在是消除慢性HBV感染的主要障碍。而且这种DNA病毒还对抗病毒药物不敏感,容易导致抗病毒药物中断后,乙肝病毒出现反弹和抗药性。

通过长期科普,我们已经知道了研发乙肝创新药物需要结合乙肝病毒-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或许是科学家认为实现控制HBV的一种可行方法。例如,急性HBV感染结果取决于特异性宿主免疫反应的强弱,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急性HBV感染期间的清除乙肝病毒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

但是,由于慢性HBV感染者通常无法产生足够效力的HBV特异性免疫反应,虽然,适应性免疫在控制HBV感染方向的主要作用已有全球许多科学家认可,但先天免疫反应在这方向的影响程度,科学家还无法完全阐明其贡献。例如,全球正有一些在研的靶向先天免疫途径新药,也主要基于上述机理研发的。

二、触发先天免疫:RIG-I样受体(RLR)

全球已经做了许多乙肝病毒和TLR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今天谈谈视黄酸诱导基因I激活剂。昨天谈过PRR激动剂最常见的是TLR、RLR和NOD样受体,而RLR正是指视黄酸诱导基因I激活剂。它是一种胞质内PAMP受体,通过和双链病毒RNA的相互作用而激活。一旦被激活,它的信号就会被转导,决定转录因子,比如核因子和干扰素调节因子3的激活,从而导致随后产生具有抗病毒活性的细胞因子。

通常我们也将其称为视黄酸诱导基因-I(RIG-I),科学家发现,RIG-I的激活方式似乎也能够识别乙肝病毒的pgRNA中的epsilon衣壳化信号,从而产生III型干扰素。此外,RIG-I还被发现在抑制pgRNA的epsilon茎环与HBV聚合酶的相互作用,从而起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作用。我们可以将RIG-I样受体(RLR)这个方向,理解成为基于模式识别受体(PRR)激动剂之一,来开发乙肝在研新药物,就和基于TLR相似,TLR和RLR都是PRR激动剂细分出来的,它们对感知入侵的病毒和启动先天免疫反应,都被发现很有意义。

RLR可以感知细胞质中的病毒RNA,并在识别丙肝病毒(HCV)RNA中,被发现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家发现,和HCV不同,HBV基因组是在核衣壳中复制,可能会逃避RLR的检测。全球已有研究发现,外周免疫细胞、肝脏免疫细胞以及肝细胞中的TLR表达在慢性HBV感染期间发生变化,并伴随着TLR功能受损。

同时,TLR介导的先天免疫反应,是已经被科学家证明,在肝细胞和动物模型研究中能够抑制HBV复制。随着对TLR激动剂的更多探索,总体来看,科学家认为应用TLR激动剂来刺激先天免疫反应,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组合策略对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作用。

三、早期基于RLR的研究药物

以美国SpringBankPharmaceuticals研发的先天免疫激动剂SB(Inarigivir)为例,它就是一种RIG-I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2激活剂。其在早期动物模型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SB后,再使用了恩替卡韦(ETV),显示出更强效的抑制病毒作用。该研究药物,最后在2期临床研究中,发生了严重不良事件(主要为肝脏毒反应)导致终止后续开发。

小番健康结语:寄希望于激活先天免疫来开发乙肝新药,RIG-I样受体(RLR)激动剂:SB是初期基于该药物靶点比较有代表性候选药物,虽然,年初其因安全性问题导致研究终止,但其科研数据对后续基于该靶点在研药物是有帮助的,该方向依然值得科学家探索改进(具体:SB在CATALYST2b期试验中,1名发生肝衰竭而终止实验药物临床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hstlly.com/hlzn/1572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