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在血糖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种导致慢性肝实质损害的慢性肝病均可影响正常的糖代谢,甚至可出现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约有80%的慢性肝病患者存在糖耐量异常。近年来有很多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和其他原因所致的慢性肝病患者,慢性丙型肝炎及其导致的肝硬化患者较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更容易合并2型糖尿病。美国的一项多中心9千多人的调查显示,丙型肝炎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较无丙型肝炎者增加3.77倍。巴基斯坦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抗-HCV阳性率为13.7%,而对照人群为4.9%[1]。 为什么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更容易得糖尿病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糖尿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许多研究证实,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胰岛素的作用下降,被医生称为“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抗性”。胰岛素不起作用或者作用降低了,当然就会导致血糖升高,引起糖尿病。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有医生发现,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一种被称为“肿瘤坏死因子”的物质增多。大家不要以为这种因子只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近年来发现,这种因子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人们发现,肿瘤坏死因子在体内可以干扰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另外,丙肝病毒常在肝脏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肝和肝脏铁代谢异常。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肝本身就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肝脏铁代谢异常不仅可以影响肝脏的糖代谢功能,多余的铁沉积在胰岛细胞,也可以引起糖尿病的发生。 丙肝病毒对糖代谢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有许多研究者发现,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可以阻碍胰岛素对细胞发出糖代谢的信号,使胰岛素作用下降。还有医生发现,丙肝病毒包膜蛋白与胰岛细胞上的一种抗原非常相像,免疫系统与丙肝病毒作战的同时可能也“误伤”了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丙肝病毒还可以在胰腺组织中复制,破坏胰腺中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的功能。 另外,丙型肝炎患者常需要使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糖尿病是干扰素的常见副反应之一;利巴韦林可以导致溶血,铁是红细胞中的重要组成元素,红细胞破坏后常引起血清铁升高,影响糖代谢。 得了丙肝怎么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现有普遍使用的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方案,近年来口服抗丙肝病毒的小分子药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无法使用干扰素,或无法承受干扰素副作用的患者,提供了新的丙肝治疗方案。 目前全球唯一的一款丙肝治愈率达90%的药品“索非不韦”,在中国申请药品前体药专利时遭到拒绝。
索非布韦是吉利德公司开发用于治疗慢性丙肝的新药,于年12月6日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在美国上市,年1月16日经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批准在欧盟各国上市。索非不韦目前在美国销售价为一片美元,一个疗程达8.4万美元。 远离天价丙肝治疗去印度?
“索非不韦,现在销售价格是一片美元,一个疗程的费用是8.4万美元,这是很多的患者无法承担的一个价格。但是这个药对于丙肝患者来讲,是一个救命药。”陈又丁表示。
“新药中国一个没有,但是我们有万的丙肝感染者。当前中国的治疗丙肝的药物,与此要相比,是40%对95%,疗效差很多。”一位肝炎病毒研究的专家表示。 该药还未在中国上市,医院获得。于是西安便出现了一家专门定做去印度治疗丙肝的印度医疗旅游——欧美达健康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