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和丙肝的传染途径很相似,都可以通过吸毒或者血液传播。跟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的艾滋病毒经血液传染比较多,这恰恰又是国内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发现我国艾滋病患者合并丙肝发生率比较高,年的数据显示为33%,而西方则不到20%。这就意味着我国艾滋病合并丙肝患者需要受到更多的
此外,国际上关于艾滋病对于合并丙肝的研究已经比较透彻,它不但能使丙肝病毒发病加快,患者的死亡率也会升高,而对于丙肝对艾滋病的影响,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曾有外国学者提出,丙肝会阻碍艾滋病患者的免疫恢复以及病毒抑制,但由于实验本身并不正规,类似的研究又太少,这个结论并没有得到更多的支持。因此,我们希望找出丙肝与艾滋病疗效之间的确切联系,这对于艾滋病合并丙肝的治疗至关重要。
“丙肝和艾滋病有些相近之处。”专家介绍说。二者传播途径类似,都是通过输血、吸毒等途径传播,因此高危人群重叠。由于这两种病毒都是RNA病毒(乙肝病毒是DNA病毒),变异很快,因此不易开发出疫苗来预防。但是,丙肝的危害绝不亚于艾滋病,甚至更大。
专家说,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如果不接受治疗,70%—80%的丙肝感染者会转为慢性病人。而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仅有5%—10%会转成慢性。更糟的是,丙肝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比例都在乙肝之上。美国的统计表明,丙肝若不积极治疗,20年后发生肝硬化的比例为10%,30年后则为20%。侯金林教授告诉记者,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感染病毒后病人可以很多年没有任何症状,而一旦发病,往往病情已经很重了,因此,“丙肝是一个‘零存整取’的过程,”他语气沉重地说:“尽管目前患者还没显山露水,但再过10年,就会出现大量肝硬化病人。对于肝硬化病人,抗病毒治疗都不能用,治疗起来会非常麻烦。”据此,侯教授认为,无论从发病人数还是远期后果来看,丙肝的危害远大于艾滋病。
危害虽大,中国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医院传染科终身教授翁心华告诉记者,目前,由于我国严格监管血液安全,新感染的丙肝患者已在不断减少。并且,令人备感鼓舞的是,目前使用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丙肝效果很好,对于非1型患者来说,80%能治愈,即使难治的1型,也有50%能治好,比强调“长期治疗”的乙肝乐观得多。因此,控制丙肝关键在早发现。今年欧洲9月26日“世界肝炎认知日”的口号是GetTested,就是号召大家去化验丙肝。该查什么呢?专家说,一是查抗体,二是查RNA,三是查丙肝的核心抗原。在我国,医院都能做抗体检查,价钱也很便宜,如果医院进一步检查,一旦确诊,就要进行正规治疗。
和乙肝患者一样,丙肝患者也面临社会歧视带来的巨大压力。翁心华教授指出,不少丙肝患者,不幸同时也感染了艾滋病,他们更容易受到歧视。对此,侯金林教授指出,要消除歧视,必须广为传播正确信息,消灭无知。专家则倡导从政府一级开始重视丙肝的防治,他说,我国的脊髓灰质炎和天花消灭得比某些发达国家还早,就是因为政府重视。
“有重视才有成功的可能,脊髓灰质炎、天花是这样,艾滋病是这样,丙肝也依然如此。” 既然现在丙肝治疗药物吉二代、达卡他为、等等药物治疗效果如此之好却在中国买不到药,很多患者便苦于此。这是为什么? 近几年,随着吉利德等制药企业推出的多款革命性丙肝药物,DAA疗法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丙肝治疗的主流方案,DAA疗法由多种全口服药物组合而成,无需干扰素,治疗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5%以上。对那些最难治疗的丙肝患者也很有效,例如晚期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同时受到感染的人、以及接受肝脏移植的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药组合所需的治疗时间更短(24周以内),副作用更小,不会使那么多人放弃治疗。
但在中国,由于相关新药尚未引进,PR方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仍然是当前最常见的治疗方案,但该治疗毒副作用大、疗程长,需要打针,使用不方便,且治愈率仅为44%至70%,治疗基因1b型的复发率为10%;另外,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如严重肾病,严重肝硬化患者,都不适合使用或无耐受干扰素,因而,很多国内患者将目光转向了海外。
疾病的有效治疗才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健康才能更好的生活。有关更多丙肝问题欢迎大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