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前3分钟当怀孕碰上肝病乙肝丙肝

发布时间:2016-12-1

导读:35岁的詹小姐怀孕了,虽然很开心迎接期待已久的小生命,但去产检时,却发现自己是乙肝携带者,让她心里有点忐忑不安,需要治疗吗?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合怀孕吗?宝宝出生以后会不会被她传染、若产后想要尝试喂母乳,会让宝宝「病从口入」吗?心中出现一连串的疑问。

现在懂得要做乙肝筛检了解自己有没有感染乙肝的人越来越多,不过还是有些准妈妈像詹小姐一样,等到怀孕了去做相关检查才知道自己有乙肝。当怀孕遇上肝病,准妈妈不免有许多疑虑。

当准妈妈有乙肝,计划要改变吗?

如果育龄妇女事先知道自己是乙肝感染者,应定期追踪肝功能是否正常,若肝功能正常、没有特殊身体状况下,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怀孕。

但如果肝功能不正常,因为乙肝治疗就算能够停药的干扰素方案通常也需要至少1年半左右的时间,可与医师讨论是否需要立刻治疗。(一旦开始使用干扰素时不能怀孕!)有些人可能希望赶在成为高龄产妇前生育,或是突然有怀孕的想法,可以先观察看看,超标的肝功能是否有下降趋势。

若朝稳定的方向走,仍可以考虑怀孕,但若肝功能持续升高,还是建议应先治疗。由于每一个人的状况不太相同,应与医师讨论治疗的计划。不过更多的情况下,常是妇女非预期的怀孕后,才知道自己有乙肝。

准妈妈多数与乙肝病毒是相安无事的

孕妈咪如果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在怀孕期间,虽然乙肝病毒的复制较为旺盛,但因为此时身体的荷尔蒙分泌增加、免疫反应较弱,因此多半可与病毒相安无事。

要注意的是,不少妈妈怀孕期间「一人吃两人补」,应把握「食补优于药补」的原则,以天然食材为主,并适量补充钙、叶酸等维他命,才不会造成肝脏的负担。

而且千万不要乱服用中草药、或是保肝品,以免越补越糟,让病情恶化。

乙肝孕妇不能用干扰素

少数情况下,孕妈咪可能会发生肝功能升高、急性肝炎发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必须请教医师看是否需治疗。此时不能使用干扰素,因为可能有流产的疑虑,若需治疗,医师可能改用口服的抗病毒药物,并选择可于怀孕期间使用的B类药物。

如果妇女是在治疗乙肝的期间才突然发现怀孕,如果恰好用的是干扰素,那么应该与医师讨论,换成孕妇用药等级B级的口服抗病毒药物。若是已经治疗一段期间,病情较为稳定,可以与医师讨论复发的风险性后,考虑是否适合停药。建议于孕妇第一、第二孕程(怀孕1~6个月)中,尽量不用药。乙肝妈妈除了要担心怀孕期间的母体健康,由于乙肝会透过母体垂直感染给新生儿,如何避免在生产过程中把乙肝病毒传给胎儿,更是重要课题。

在生产方式上,有些人担心乙肝孕妇采取自然产,会增加母婴传染的风险,但相关研究对于采取剖腹产或是自然产,与病毒传染力高低的相关性仍未有定论,因此现阶段不会因为产妇为慢乙肝感染,就要求一定得剖腹产。生产的方式还是得视当时母子的状况、妇产科医师的建议而定。

多项措施防新生儿染乙肝

不过,为了提升对胎儿的保护,当产妇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同时血清标记检验发现e抗原阳性时,由于e抗原阳性代表体内病毒量高,孕妇是高传染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有较高的机率发生母婴垂直感染。而母婴垂直感染得到乙型肝炎的新生儿,日后较容易变成慢性肝病或肝癌。因此,这样的宝宝属于高危人群,出生后,必须要于24小时(最好12小时)内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接下来并按时于宝宝第一及第六个月大时,完成第二、第三针的乙肝疫苗。注意,即使是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以及完整3针的乙肝疫苗,宝宝仍有10%的机率会被妈妈传染,无法百分之百避免。所以,另外有一项措施正在进行研究,即妈妈若为乙肝e抗原阳性、高病毒量患者,在怀孕第三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这项措施感染科医生会比产科医生更加推荐),以降低传染给婴儿的机率。如果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妈咪,检测是e抗原阴性、表面抗原(即s抗原)阳性,代表妈妈体内病毒量较低,传染给宝宝的机率较低,约为0.14%到0.29%,此时妈妈可以考虑给宝宝注射免疫球蛋白。再按照接种上述的0-1-6原则,给宝宝接种三针乙肝疫苗。若妈妈是乙肝表面抗原及e抗原阳性者,生下的宝宝即为高危险群。需要在宝宝在一岁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及抗体,以了解宝宝是否产生乙肝抗体,或是不幸感染。若宝宝没有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也没有成为携带者,可追加一针乙肝疫苗。若不幸感染也算是尽早得知了,开始定期追踪,如果长期一直是携带状态那也不需要治疗。

当准妈妈有丙肝

已知自己有丙肝的妇女,若符合治疗条件最好先治疗后再怀孕,大约需治疗6个月到一年不等。因为丙肝标准疗法需注射干扰素加上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ribavirin),而干扰素有造成流产的风险。所以,若孕妈咪怀孕后才检查出有丙肝,为免影响胎儿,暂时无法治疗,需等到生产过后再治疗。近来虽然已有免用干扰素的丙肝口服新药问世,但丙肝口服新药对于孕妇及胎儿的安全性尚不明朗,还需要时间验证,要确定临床上的安全性以后,才能得知是否适用于孕妇。

丙肝母婴传染机率较乙肝低

丙肝病毒也可能经由生产时传染给宝宝,但是传染的机率没有乙肝母婴传染高。对于体内的丙肝病毒量较高的妈妈,研究显示,最高约有17%的机率、平均约为5%的机率会传染给宝宝。丙肝不像乙肝一样有免疫球蛋白以及疫苗可以注射,所以丙肝妈妈生下的宝宝,没有什麽方法可以预防新生儿感染丙肝。

要知道新生儿是否感染到丙肝,直接检测丙肝病毒比较准确,但检测病毒的费用较高,因此一般多检测丙肝抗体。唯新生儿丙肝抗体阳性,不一定就是受到感染,有可能是母亲怀孕时,经胎盘传给胎儿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仍残存于体内,因此对于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的婴儿应追踪至3岁之后,再决定是否要采行治疗措施。

另外,不管是丙肝或是乙肝妈妈,于生产过后,因为体内荷尔蒙的下降,应注意自己肝功能的变化,虽然大多数的产妇都没有太大差异,但仍建议坐月子结束后,有乙、丙肝医院检查肝功能,视情况追踪、治疗,照顾自己的健康。

急性妊娠脂肪肝少见的孕期肝病

另外,有一种肝脏疾病跟丙、乙肝病毒无关,却跟怀孕有关,称为「急性妊娠脂肪肝」,通常于怀孕的第三孕期时突然发生,会让孕妇脸色发黄、活力不佳,影响血液循环功能,严重时导致肝脏坏死,死亡率很高。这是一种粒线体基因缺陷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对体内长链脂肪酸的代谢困难,于肝脏的切片检查会发现,肝脏有微小的脂肪堆积,疾病型态与一般的脂肪肝不一样。由于可能有生命危险,因此孕妇需住院治疗,通常以保守治疗为主,希望让孕妇维持较佳的心脏血管循环、避免凝血功能受影响,帮助患者度过难关。不过好在据国外统计,「急性妊娠脂肪肝」的发生机率小于万分之一,因此准妈妈不必太过担忧,只要定期产检,发现有任何身体不适尽快就医即可。

答疑解惑

Q:有乙、丙肝的妈妈,宝宝的脐带血也会有乙、丙肝病毒吗?A:有可能。现在医疗科技进步,有些妈妈会替宝宝储存脐带血,可应用于治疗白血病、海洋性贫血等疾病。但妈妈若有乙肝、丙肝,脐带血很可能在生产过程中,被乙、丙肝病毒污染,尤其是病毒量高的妈妈,脐带血被污染的可能性更高。

除非能百分之百确定脐带血已完全清除病毒,不然未来脐带血作为移植等医疗用途时,可能会有感染风险,所以不建议有乙、丙肝的妈妈储存脐带血。

Q:产妇有B肝或C肝,可以哺乳吗?

A:可以。母乳是妈妈给宝宝的第一份礼物,即使产妇有乙肝或丙肝,仍可以哺乳。尤其是乙肝,宝宝出生后有乙肝疫苗注射,提高保护力。

虽然母奶中可以验出乙肝病毒,但过去研究发现,不会因此增加宝宝的感染机率。因为乙肝、丙肝都不是经口传染,除非宝宝恰巧嘴巴里有伤口,否则风险很低。尽管可能考虑到这种嘴巴恰好有伤口的风险,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临床医生不怎么建议母乳,但没有到严格禁止的地步。丙肝感染者的母乳中,也可以找到病毒,但同样的因为感染的风险不高,因此国际间也没有严格禁止。产妇可以视自己的体力负荷、母奶量、压力等因素,考量是否哺喂母乳。

***

欢迎战友们发来想了解的肝病科普知识。也可以点击







































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
云南治疗儿童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stlly.com/hlzn/325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