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干扰素是治疗丙肝的方法之一。干扰素是一种免疫促进剂,有α、β干扰素两种。肝病治疗专家指出,干扰素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能够抑制丙肝病毒的复制,阻断肝炎病毒的扩散,对丙肝的治疗还是有很好的疗效的。那么,应用α、β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可激发体内的自身干扰素系统抗病毒的作用,也可提高机体自然的抗病毒能力,改变机体对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性,减轻或阻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病理损伤过程。
目前通用的分类方法将干扰素分为三型:
Ⅰ型:有IFN-α和IFN-β,其中IFN-α有二十余个亚型,IFN-β仅有一个亚型。Ⅰ型干扰素具有抑制病毒复制、抗寄生虫、抑制多种细胞增殖、刺激免疫细胞的杀伤活性、参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
Ⅱ型:只有IFN-γ,且只有一种亚型,除具有抗病毒、抗增殖活性外,其主要生物学活性为免疫调节作用。 Ⅲ型:即IFN-λ1(IL-29)、IFN-λ2(IL-28a)和IFN-λ(IL-28b)。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并发的甲状腺疾病,以功能来分类的话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抗体异常。 临床上分析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观察89例干扰素治疗前和例治疗后甲状腺功能的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干扰素治疗前的89例患者中,有23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4例;干扰素治疗后的例患者中,有17例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4例,为桥本甲状腺炎2例和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2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5.)、体内预存抗甲状腺自身抗体(OR=35.)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后诱发甲状腺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对体内预存大量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女性,要监测甲状腺功能,定期复查。 在丙肝的治疗上,目前从临床的疗效、疗程周期、适用范围、副作用、还是价格上,印度索非布韦和达卡他伟都完胜干扰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