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有什么土方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316/4790073.html 人人都怕癌,一个家庭里,有一人得癌都是件可怕的事,更别提几口人都得癌了。 但时不时,我们就能看到这样的新闻: 这就叫人瘆得慌了,难道癌症也会传染?小编今天就给大家说清楚。 “家族癌”、“夫妻癌”,到底咋回事? 一家子患上同一种癌,可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总的来看,不外乎这几种原因: 1.生活方式 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一家子常年同吃一锅饭,如果有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很容易被“同化”。 2.环境因素 “二手烟”、“三手烟”、厨房油烟、室内装修材料……家中这些致癌“元凶”,会祸害每一个家庭成员。 3.遗传因素 乳腺癌、肠癌有比较明显的遗传倾向,另外,肝癌、肺癌、甲状腺癌、胃癌等,也有一定的遗传性。 4.传染性因素 一家都得癌,难免让人猜测,癌症是不是也会传染呢? 首先可以明确告诉你,癌症不是传染病,无法通过日常接触直接传给别人。 癌细胞一旦离开原主人,就会变得不堪一击,自身存活都变得十分困难,更别提祸害他人了。 不过也别高兴得太早,虽说癌症本身不会传染,但一些致癌的病毒、细菌却会传染,比较常见的是下面这4种: 这4种癌会“传染”! 1.乙肝、丙肝病毒(HBV、HCV)——肝癌 在我国,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超过85%的肝癌与乙肝感染有关。 肝炎—肝硬化—肝癌,被称为“肝癌三部曲”。慢性肝炎反复发作,极易引起肝硬化,甚至发展成肝癌。 除了乙肝,丙型肝炎病毒也会导致肝癌。它危害性大、隐匿性高,因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一起吃饭、用了没消毒的餐具,会不会被传染乙肝、丙肝? 放心吧,不会。 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五型,其中只有甲肝、戊肝通过消化道传播,而乙肝、丙肝、丁肝则属于血液传播疾病。 前面提到的乙肝、丙肝,主要通过这3种途径传播: 血液传播:比如输血、拔牙、打耳洞、纹身、共用剃须刀,都有可能被感染; 母婴传播 性传播:比如和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措施(不戴避孕套)的性行为。 至于日常的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比如一起工作、同住、共餐、共用厕所、握手、拥抱、咳嗽、打喷嚏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都不会被传染。 目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途径(而丙肝尚未有疫苗)。 不仅婴幼儿应该接种,成人体检如果发现没有了抗体,最好也重新补种疫苗。 高危人群: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有慢性乙型、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史等。 筛查方法:血液甲胎蛋白+超声 间隔时间:高危人群每半年检查1次。 2.幽门螺杆菌(Hp)——胃癌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相当高,随着体检普及,我国超过一半的人(7亿以上)都被发现有Hp感染。 Hp及其代谢产物会毒害胃黏膜,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甚至引发胃癌。 Hp可通过唾液或口腔分泌物传播,而且传染性很强。中国人没有分餐的习惯,使用公筷的也不多。一家人热热闹闹同夹一盘菜,就容易“一人得病,全家遭殃”! 另外,接吻、给小孩口对口喂食、共用没消毒的碗筷和水杯,也会中招。 感染Hp≠有胃病 实际上,大部分人感染Hp后,并不产生症状。 所以,查出Hp感染并非需要马上治疗,但若原本就患有胃溃疡等胃病,或有胃癌家族史,则必须进行抗菌治疗。 高危人群: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有不良饮食习惯以及长期左上腹不适的人等。 筛查方法:胃镜 间隔时间:高危人群45岁时开始做筛查,若无异常,间隔3~5年再检查;高发区人群50岁以后要做筛查。 3.人乳头瘤病毒(HPV)——宫颈癌 HPV已被证实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头号“元凶”,超过90%的宫颈癌是HPV感染导致的。 这种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只要有性生活,就可能感染HPV。 感染HPV≠会得宫颈癌 大多数情况下,人体都能通过自身免疫清除HPV。持续感染高危型HPV,才会引发恶性病变,导致宫颈癌。 目前,预防宫颈癌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接种HPV疫苗。但要注意,打了疫苗不意味着百分之百安全,只要有过性生活,就要定期筛查。 高危人群:有宫颈癌家族史;有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过早;生育早或生育多的女性。 筛查方法:宫颈细胞学检查(巴氏涂片或TCT/LCT检测) 间隔时间: 21岁~29岁女性:每3年1次TCT检测; 30岁~65岁女性:每5年1次TCT+HPV检测; 65岁以上:既往多次检查为阴性,则终生不再筛查。 4.EB病毒——鼻咽癌 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感染,是鼻咽癌的高危致病因素。 EB病毒几乎存在于所有鼻咽癌患者的血液及癌组织中,也就是说,鼻咽癌患者基本都感染了EB病毒。 不过,携带EB病毒,不代表一定会得鼻咽癌。事实上,几乎每个人在25岁以前都感染过EB病毒,平时导致普通感冒的病毒中,便常见它的身影。 EB病毒最容易通过唾液传播,接吻、共餐,都可能给它可乘之机,尤其当口腔黏膜破损时就更危险了。 有一点要提醒大家:鼻咽癌又称为广东癌,华南尤其两广地区是高发区,这些地区的人更要注意提防感染。 高危人群: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鼻咽癌高发区30~59岁的居民;有慢性鼻咽疾病史的人群。 筛查方法:EB病毒血清学检查、鼻内镜检查 间隔时间:高危人群每隔半年或一年检查1次。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不想被“传染”癌症,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做到这3点,预防癌症“传染” 1.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筛查,就能尽早发现、控制和治疗,避免细菌病毒感染最终发展成癌。 如果怀疑自己有病毒感染,医院做相应检查来确认。已经感染病毒的人,还有上述的高危人群,最好定期到专科检查。 2.接种疫苗 有疫苗的最好接种疫苗,比如乙肝疫苗、宫颈癌疫苗,这是比较有效的预防手段。 3.注意卫生 要想避免家人间互相传染,最重要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分餐、用公筷、饭前便后洗手,能预防幽门螺杆菌“病从口入”; 勤洗手、漱口,注意饮食卫生,有助于预防EB病毒感染; 而宫颈癌的预防,就要做到远离高危性行为,性生活时注意清洁卫生,记得戴套! 杞宝给大家做个小小的总结 长按小卡片,即可保存、转发~ 右下角你点一个“在看” 小编工资涨5毛 编辑:陈艺鸿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这里点一下,小编工资涨5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