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授予三位发现丙

发布时间:2021-3-10

北京时间年10月5日17点30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获奖者为HarveyJ.Alter,MichaelHoughton和CharlesM.Rice。

在此,编者整理了相关资料,方便大家了解有关今年诺奖获得者的情况及他们所做的贡献。

???一初步了解丙肝

丙型肝炎(丙肝)是由丙肝病毒(RNA病毒)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该病毒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肝炎感染,其严重程度从持续几周的轻微病症到终身严重疾病不等。许多慢性感染者会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现在还无疫苗)

据世卫组织估计,全球估计有1.85亿人感染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年,约有39.9万人死于丙型肝炎,主要缘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原发性肝癌)。其中中国约有万人感染丙肝病毒。

丙肝的感染途径为血液传播,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接触少量血液。注射吸毒、不安全注射做法、不安全的卫生保健、输入未经筛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以及可导致血液接触的性行为。

????二三位诺奖获得者的贡献

要谈三位诺贝尔医学类获得者所做的贡献,就势必要谈起人类与病毒性肝炎抗争的历史。

有关肝炎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湿热相交,民病瘅也”不过那时还不叫肝炎,人们称之为黄痘。

19世纪初正值美国的南北战争,黄疸病在军队中流行,随即被称为“军营黄疸”。

年后,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相继被发现,就在科学家以为终于找到肝炎的罪魁祸首之后,很快,科学家HaryeJ.Alter发现在已感染肝炎病毒的血液样本中,有近80%的患者既不属于甲型肝炎,也不属于乙型肝炎。这就意味着仍然有潜在的未被发现的肝炎病毒正威胁着人类健康。尽管Alter未能发现第三种肝炎病毒,但是他通过增加输血检测指标,将输血后病毒性肝炎的感染从33%降低至4%;并在黑猩猩身上培养第三种肝炎的感染血清,将它留给未来能够破解密码的接任者。

年,迈克尔·霍顿(MichaelHoughton)教授和他的团队利用分子生物学克隆技术,成功分离出了丙肝病毒的RNA片段,让丙肝病毒可以被精准化发现。但在当时,分离出的丙肝病毒的片段,并不能在实验室中感染实验动物,即分离出的丙肝病毒无法在实验室中复制,这就给科学家研究治疗丙肝病毒的药物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

查尔斯·莱斯教授(CharlesRice)综合分析了大量丙肝患者的病毒样本,从中找到了丙肝病毒的共有序列,他将这个共有序列注入黑猩猩体内后,成功使得黑猩猩感染。莱斯教授也在《科学》杂志上报道了由他的团队独立开发出的全新细胞系。

这几位科学家前后接力,持续不懈的研究为开发直接的抗病毒药物奠定了基础。

如今,年,丙肝已能够被治愈。(这是人类目前少数能彻底治愈的慢性感染病之一)

而这三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功不可没

三丙肝已被治愈,乙肝,艾滋患者的情况呢?

???很遗憾,现在人类仍无法治愈乙肝和艾滋病。

乙肝,艾滋难以根治的原因之一便在于这类病毒都会将自己的遗传物质整合到相应人体细胞中,导致人体内始终有潜伏的病毒数据库。现有技术能够杀死血液中的病毒,却对潜伏在细胞内的病毒束手无策。

但是也请不要过度悲观,目前我们已有针对乙肝的疫苗,和针对艾滋病患者和乙肝的抗病毒药物,可使他们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大大延长。也不断有新的,副作用更小的抗病毒药物被研发出来,同时编者对于CAR—T细胞疗法抱有较高期望。(简而言之,该技术便是从患者体内提取出相应免疫细胞,进行相应编辑改造,体外增殖,再重新输入回患者体内,达到特异性针对某一病毒的疗效。事实上这一技术也可用于癌症患者的治疗)

??结语?:

??牛顿曾言,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现代医学的研究也是同理。蛮荒之时人们对待各种疾病都束手无策,大规模流行的天花,黑死病都曾给人类带来惨痛的教训。我们无法忘记,人类如今光辉的医疗成果是无数前人牺牲性命取得的,如今的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也有责任与义务,为彻底根治疾病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与疾病的斗争史,无数人前仆后继,悲惨沉痛而又壮烈伟大。

正如医学生誓词“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stlly.com/rczy/125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