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单解读8术前免疫

发布时间:2021-3-28

1.HBs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它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汗液、泪水、鼻咽分泌物、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

2.Anti-HBS(乙肝表面抗体):对乙肝病毒免疫的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

3.HBeAg(乙肝e抗原):乙肝e抗原是急性感染的早期标志,它的检出可作为DNA多聚酶和环状DNA分子存在的标志,表示肝细胞有进行性损害和高度传染性。一般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标本中检测乙肝e抗原,HBsAg的滴度越高,HBeAg阳性的机会越多。

4.Anti-HBe(乙肝e抗体):乙肝e抗体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继乙肝核心抗体产生而出现的另一抗体,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一标志物。

5.Anti-HBc(乙肝核心抗体):包括乙肝核心抗体IgM和乙肝核心抗体IgG,常用竞争法检测。高滴度的乙肝核心抗体也是一种传染标志。

6.丙肝抗体:是由于人体免疫细胞对丙肝病毒感染所做出的反应而产生的。抗体在血液中循环而且经常性检测到存在。丙肝抗体检验就是通过检验丙肝抗体的存在,来确定之前病毒的存在,而不是检验病毒本身。

7.Anti-TP(梅毒螺旋体抗体):在血清中可出现特异性抗体,是梅毒感染和监测的主要标志。尽管有相当一部分抗梅毒抗体阳性的老年人未感染过梅毒,有一些假阳性的因素,但亦有部分老年人确实为梅毒螺旋体感染者,不能因为实验室检测结果存在较高的假阳性,而忽略了老年人梅毒感染,需要做确证实验来核查。导致老年人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是: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步退化,在此年龄段容易出现免疫功能上的异常,产生一些针对链接用的清蛋白抗体或一些异常蛋白质而干扰了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老年患者易出现免疫功能低下,会产生针对链接用的清蛋白抗体或者是一些异常蛋白质从而干扰了梅毒抗体的ELISA检测。产生类脂质抗体的疾病均能导致假阳性产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大都存在血脂异常,体内大部分都存在抗类脂抗体,而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均是造成假阳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还有老年人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易被细菌、病毒感染,这些疾病可使机体诱导产生类脂质抗体或TP抗体的交叉抗原抑或老年患者体内可能有口腔螺旋体、皮肤相关的螺旋体、肠道螺旋体共生诱导产生抗原群或特异抗原的交叉反应抗体。

8.Anti-HI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提示艾滋病毒感染。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临床意义

未感染;窗口期

既往感染;恢复期;隐匿感染

既往感染;急性感染恢复期;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注射疫苗产生抗体

急性感染后康复;既往感染有免疫力

急性感染;慢性携带者;弱传染性

既往感染,有免疫力;急性感染,恢复期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慢性携带者

急性或慢性感染,传染性强

急性感染早期;急性感染潜伏期;慢性携带者,弱传染性

硫蒸气

转载请注明:http://www.hstlly.com/rczy/127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