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例危重症患者出院,专家讲述他是如何

发布时间:2024/12/28

2月25日上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7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其中包括了一名危重症患者杨老先生。

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介绍了这位病人的治疗情况:

这位老先生的整个恢复情况确实还是比较理想的。他去年12月底今年1月初在武汉,1月9日返回上海,当天就开始没力气,第二天出现了发烧,后面几天发烧明显加重。医院住院几天以后,病情比较严重,于1月23日早晨做了气管插管,23日晚上就转到了公卫中心。他刚进来时,情况是比较差的。

“本身是老年人,有比较明显的慢阻肺,还有乙肝和丙肝的情况,病情比较多比较复杂。”胡必杰告诉记者,当时看到他有低血压,便给他用了升压药,同时进行积极的呼吸治疗。当时,他有两个感染合并存在,一个是普通的细菌感染,尽管因为用了广谱抗生素,后续没有找到细菌,但是有细菌感染的。同时,又有新冠病毒的感染。

“他入院时,其血浆白蛋白很低,只有25克。我们几个指标一看,就知道这个病人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胡必杰告诉记者,因此,杨老先生入院后,除了对新冠肺炎病人的常规积极治疗外,还用了很多药物,比如抗普通感染的、预防或治疗免疫机制感染的、抗细菌抗真菌的等。

“对于其他患者,抗生素应用都严格控制,但是给这个病人用了,是有道理的。”胡必杰表示,同时也给予了严密监测。“这个疾病很容易导致凝血机制的改变,我们进行了积极处理。”他进一步补充说,这位患者从1月23日插管,到2月4日拔管,医院进行了评估,情况是在改善,拔管过程也是很顺利的,“之后按照我们的计划,一步步在明显改善。”

胡必杰接受采访。

据胡必杰介绍,今天出院的杨老先生是上海第一个作为危重症患者出院的病人。目前,公卫中心内还有9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我们用过气管插管、人工通气,用了呼吸机,现在还有一名危重症病人过几天可能也能出院了。”他说。

什么样的病情表现,算是危重症?胡必杰告诉记者,一种是呼吸困难,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另外一种是病情很严重的时候,血压很低,出现休克,需要用升压药。

“这两种时候,叫危重症,往往会出现多脏器衰竭,需要进行生命支持。”胡必杰介绍说,这时候,上海的危重医学专家,作为第一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除了心脏、呼吸的生命支持以外,还有酸碱平衡失调、感染控制等,也都是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hstlly.com/ysbj/16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