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肝”色变,是因为当这个不存在末梢神经的“沉默”出现疼痛等症状时,往往为时已晚。7月28日“世界肝炎日”,河南医院消化内科一区和二区的专家们指导大家如何爱肝护肝,向肝炎说NO! 7月28日是已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的诞辰日。为纪念这位乙肝病毒发现者,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年5月决定,从年开始将每年的世界肝炎日从5月19日变更为7月28日。 WHO将年7月28日“世界肝炎日”的主题定为“EliminateHepatitis”(消除肝炎),并发布《年全球肝炎报告》: 1.病毒性肝炎是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截止年底,全球估计有3.25亿人感染慢性肝炎,其中约有2.57亿人感染乙肝病毒,万人感染了丙肝病毒。 2.只有很少一部分病毒性肝炎感染者接受了检测和治疗,特别是在中、低收入国家。 全球估计只有9%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和20%的丙肝病毒感染者接受了检测和诊断。确诊病例中,只有8%(万)的乙肝感染者和7%(万)的丙肝感染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 WHO提出年的目标是:90%的乙肝和丙肝感染者得到检测,80%的适应症患者得到治疗。 3.年,全球因病毒性肝炎导致了万人死亡,死亡人数与结核病导致的死亡人数相当,超过了艾滋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并呈现增长的趋势。 4.新发肝炎感染者持续增加,特别是丙肝。 我国是一个乙肝大国,根据国家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官方统计,我国有近1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这是什么概率?十来个人围一桌吃饭,就有一个乙肝携带者。为了让大家正确认识肝炎,预防肝炎,进而消灭肝炎,河南医院消化内科以年世界肝炎日为契机,在门诊楼前进行了大型义诊宣传活动,消化内科一区孙国兴主任和二区王魁彬副主任,一早就赶到了门诊楼前,接受群众的咨询和问诊,一一解答了群众对肝炎的误解: 误解一:所有肝炎都有传染性,不能与患者接触。 肝炎的常见病因中,除了病毒性肝炎以外,还有多种非传染性肝炎,比如酒精性肝炎、单纯性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这些肝病,并没有传染性。另外,由于各种肝炎常导致肝功异常(以转氨酶和/或胆红素的升高最为常见),所以我们常常会觉得「肝功异常」或「黄疸」本身就有传染性。实际上,这些症状只是肝炎的结果,是没有传染性的。 此外,乙肝、丙肝等传染性肝炎的传播渠道并不是通过共用餐具,母乳喂养,拥抱,接吻,握手,咳嗽,喷嚏,或在公共游泳池玩耍或类似行为,均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所以,肝炎患者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把牙刷、剃须刀等用品与他人分开,患有肝炎的妇女注意经期卫生,就不会把肝炎传染给别人。 误解二:成年人无须接种疫苗。 处于病毒感染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肝炎者均应接种肝炎疫苗。其中主要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医务人员、肝炎患者和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性伴侣和配偶、新入伍的军人、保育人员、运动员等。 误解三:肝炎患者不能结婚生子。 肝炎是传染性疾病而非遗传性疾病。男性携带者生孩子基本不受影响,对女性携带者而言,怀孕时,母亲子宫面的血管有破损,如胎盘剥离等情况,使母血渗漏至血循环也有可能发生宫内感染。新生儿在产程中会接触大量母血,这也是母婴传播肝炎的原因。由此可见,不论哪种原因的母婴传播实际上是母亲通过体内途径将肝炎病毒传染给了下一代。但如果进行母婴阻断技术(可以通过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阻断),95%以上都能生出健康的宝宝。 误解四:得了肝病就相当于被宣判了“死刑”。 肝炎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恶化的可能性很大,最终沿着肝炎“三部曲”而演变成为肝癌,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肝炎都会发展成肝癌。比如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效果好,90%患者可获得完全应答而彻底痊愈;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相对较乙型病毒性肝炎为轻,经标准抗病毒方案治疗,有机会清除病毒获得痊愈,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才是应对良策。 肝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健康状况不容小觑。近年来,肝癌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很多家庭,因为肝癌生活得举步维艰不说,还要承担随时可能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为了自己和家人,请及时正视肝脏问题。河南医院消化内科和您一起“爱肝护肝”,让我们向肝炎说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