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创新发现经治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

发布时间:2016-12-1

?编者按:

  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的官方杂志HepatologyInternational在年7月21日在线发表了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医院肝硬化诊疗二中心纪冬、陈国凤、廖家杰团队的最新研究结果,文章指出我国基因1b型HCV(GT1b)慢性感染患者(包括肝硬化)应用12周无利巴韦林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方案进行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SVR率高达%),安全性好,性价比高。

JiD,ChenGF,WangC,WangYD,ShaoQ,LiB,ZhaoJ,YouSL,HuJH,LiuJL,NiuXX,ChenJ,LuL,WuV,LauG.Twelve-weekribavirin-freedirect-actingantiviralsfortreatment-experiencedChinesewithHCVgenotype1binfectionincludingcirrhoticpatients.HepatolInt.Jul21.[PMID:DOI:10.7/s---0]

  我国每年新报告的HCV感染病例数从年的2万人增加至年的20万人,并且基因1b型HCV感染的患者比例约为56.8%,既往长效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方案不仅副作用大,而且有效率不满意,特别是在GT1b感染的患者中,无效或复发率非常高。而DAA药物的问世,使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进入了全新的时代,有效率(SVR)高达95%~%。经过几年来的临床应用,除了费用高之外,DAA的其他问题也显露出来,如利巴韦林的副作用较大,长疗程使用对于肝癌复发和发生率的影响,HCV消除后的肝纤维化进展等。本次纪冬等报道的研究观察了无利巴韦林的DAA方案治疗中国GT1b型HCV感染经治患者(包括肝硬化患者)的效果,并对该方案的成本效益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为我国HCV治疗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循证级别较高的数据。

  该项研究连续性纳入年7月~年5月94例GT1b感染患者,这些患者均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和利巴韦林(RBV)(PR)标准方案治疗48周无应答或复发的经治患者,其中46例患者接受达拉他韦(DCV)(60mg/d)+索磷布韦(SOF;mg/d)治疗12周(组1:SOF/DCV组),另外48例患者接受来迪派韦(LDV)(90mg/d)+SOF(mg/d)治疗12周(组2:SOF/LDV组)。使用病例配对原则筛选46例接受PEG-IFNα-2a(或μg/周)+RBV(15mg·kg-1·d-1)再次治疗72周的患者(组3:PR组)进行比较。在基线时,对患者的血清HCVRNA水平(检测下限为15IU/mL)和肝功能、肾功能、血细胞计数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且定期复查,直至治疗结束后24周。

  结果表明,基线时,患者的中位数年龄为53.0岁,平均体质指数(BMI)为24.2kg/m2,高病毒载量(HCVRNA1.0×IU/mL)的患者比例为71.4%。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BMI、HCVRNA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PLT)计数、甲胎蛋白(AFP)水平、IL28B基因型分布比例、之前对PR治疗无应答或复发的患者比例、瞬时弹性成像检测的肝硬度值、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肝硬化比例和Child分级等所有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均相似(P0.05)。

  疗效方面,SOF/DCV组和SOF/LDV组所有患者的血清HCVRNA水平快速大幅下降,治疗1周时,两组患者的血清HCVRNA检测不出率分别为39.1%和33.3%,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的血清HCVRNA检测不出率分别为73.9%和68.8%,治疗4周时,两组的所有患者均达到血清HCVRNA检测不出,治疗结束后12周时的SVR12率为%,无病毒学突破或复发;相比之下,PR组患者治疗1周、2周、4周、8周和12周时的血清HCVRNA检测不出率分别为4.3%、15.2%、34.8%、45.7%和60.9%,治疗结束时,血清HCVRNA检测不出率升高至84.8%,然而,治疗结束后24周时的SVR(SVR24)率仅为28.3%(与SOF/DCV组和SOF/LDV组相比,P0.)。

  成本效益方面,使用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进行评价,与PR72相比,无RBV的DAA治疗组可获得更多的QALY,SOF/LDV治疗12周费用为美元(节约美元,5.5QALY),DCV/SOF治疗性价比最高,其增量成本收益比(ICER)为美元,明显低于中国的人均生产总值(美元)。

  安全性方面,患者对DAA治疗的耐受性良好,SOF/DCV组和SOF/LDV组患者的总体不良事件(AE)发生率分别为45.7%(95%CI为30.9%~61.0%)和39.6%(95%CI为25.8%~54.7%),最常见的AE(发生率≥10%)为疲乏、头痛和恶心,多为一过性,没有患者因为AE停止治疗。PR治疗组患者的总体AE发生率为91.3%(95%CI为79.2%~97.6%),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血液学异常较为常见,有4例患者因为AE停止治疗。

  

专家心语

  纪冬副主任:该研究有几个特点。第一,这是中国,甚至是亚洲在现实世界中最早使用SOF+DCV治疗1b型丙肝肝硬化患者的报道。第二,这个方案不含利巴韦林,可以极大地减少因利巴韦林而引起的不良反应。第三,研究中包含了肝硬化患者,疗程只需12周,不含利巴韦林,这个方案与目前的共识是有区别的,可以更进一步减少不良反应,进一步缩短疗程,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非常有意义。

  正如IL28BCC基因型是慢性HCV感染患者应用PR方案治疗可获得较高SVR率的预测因素一样,中国肝硬化患者使用未加用RBV的DAA方案治疗12周仍能获得%的SVR12,其中也可能存在着我们尚未发现的因素。这也是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明确对获得高SVR率的预测因素,用于制定最佳治疗策略,指导不同患者应用不同疗程的DAA方案治疗。

  陈国凤教授:这是一项真实世界(reallife)的研究,所有患者都是以自费形式参与。对于丙肝合并肝硬化的患者的全口服药物治疗,中国指南和亚太指南都建议联合利巴韦林,疗程推荐为24周。但临床中有很多接受过IFN联合RBV治疗的HCV感染的肝硬化患者,他们或因过敏等有RBV的使用禁忌,或因为严重不良反应(如消化道症状、贫血等)而难以耐受RBV。同时,24周的治疗成本对我国患者而言,很难负担。这促使我们尝试使用不联合RBV的DAA方案,治疗较短时间。这样的尝试从一例、两例患者开始。在前期取得的满意疗效结果支撑下,我们针对更多患者开展了研究。这在亚洲也尚属首次。我们的结果证明,丙肝肝硬化患者不使用RBV,仅用SOF联合DCV或LDV治疗3个月,也能获得十分满意的疗效。其背后机制和可能存在的预测因素,如IL28B基因型、其他遗传背景等,相信随着研究的推进,积累更多的病例,我们将有能力做进一步的分析。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肝病网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肝病网”









































鍖椾含鐧界櫆椋庢不鐤楀尰闄?
娌荤櫧鐧滈鐨勫尰闄㈠摢瀹跺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stlly.com/rczy/322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