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事故的检讨尚未完成,医院紧接着又爆雷了。 5月26日,财新网曝医院血透患者感染丙肝的事件,东台市政府翌日发布了通告,诊断确认丙肝病毒感染69例。 「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院内感染事件。」官方称,医院负责人已被免职处理,医院整改。 整个事件,从认定、通报、到处置都让人觉得熟悉。 就在两周前的5月11日,广东省卫健委刚刚处医院一起造成5名新生儿死亡的严重医疗事故。 这起事故是因「医院管理工作松懈,医院感染防控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医院感染监测缺失,医院感染等问题」造成。 医院负责人被免职,国家卫健委在随后的视频会议中,更是医院甲等等级的资格。 医院求医治病,却因此感染了新的疾病甚至丧命,这种情况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都是难以接受的。 然而,近年来,仅新闻曝出的严重院内感染事故就已经有多起。 医院严重院内感染事件,既为病人埋下心结,医院敲响了警钟。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血液透析,院内感染事故重灾区 发现了一例丙肝抗体阳性病人后,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对在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名患者筛查,发现共有69人感染了丙肝。 这些透析患者本就走在生命的边缘,免疫力低下,透析后的感染更是给他们重重一击。 而类似这种因血液透析导致患者感染丙肝的院内感染事故在我国频频发生。 年,医院有19名患者感染;年,医院有39名患者重蹈覆辙。 有学者对~年国内发生的丙肝感染暴发事件进行回顾分析,共检索到17起丙肝感染暴发事件,其中因血液透析导致的丙肝感染暴发事件就有10起。 一旦出现院内感染暴发,结果往往是一批患者感染丙肝、乙肝等严重血液传染病。 尽管中国针对血液透析室的消毒流程与措施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但院内感染事故却屡次暴露一些基本的操作问题。 年的两次重大院内感染事故——患者感染乙肝与艾滋,问题甚至出在了重复使用一次性的医疗器械上。 现实中,据医生反馈,由于一次性高值医疗耗材不能按照本身的价格收费,致使医疗成本高昂,医院的选择。 重复使用却消毒不够彻底的医疗耗材,往往成为感染传播的温床。 除此之外,传染病患者没有分机透析、共用抗凝药物肝素、透析患者没有定期检查传染病项目等都是透析感染比较常见的原因。 医院透析感染事故的原因,东台市卫健委医政科科长曹国平此前曾解释说: 一是由于医护人员手部卫生消毒、透析时所使用的相关设备消毒以及透析区域的消毒措施执行不规范; 二是人力不足,按规定,每名护理人员一般负责6台透析机器的操作,但在该院,一名护理人员要负责9台机器; 三是该院血透室丙肝病人血透隔离区与正常透析区存在通道共用的问题。 但据《财新网》报道,多名业内人士认为此说法避重就轻,有专业人士认为,上述原因不会导致短期内超过40%的患者感染丙肝。 5月28日,曹国平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目前专家组依然没有找到准确的感染原因,「只能说知道是哪几个环节出了问题,具体是哪个原因专家也不能锁定。」而院方更是直接否认了外界怀疑的透析器复用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新生儿科,院内感染致命的地方 新生儿、重症病人、器官移植病人或是手术病人,因其抵抗能力低下,都是院内感染容易发生的人群。这些易感人群中,新生儿的遭遇尤其牵动人心。 这一方面是因为新生儿因为无法表达,感染后不易早期发现,病死率很高。另一方面,这种致命的院感发生率还不低。 国内文献显示,医院感染率为4.5%~11.4%。早年间甚至有调查称,医院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60%。 这一次的顺德新生儿院感事件,起因是一个名叫吴昌奇的新爸爸用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