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肝癌是指原发性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中年男性,男女之比为5:1。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1.病毒性肝炎:肝癌患者中约90%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史。 乙肝病毒感染→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是最主要的发病机制,部分患者在慢性肝炎阶段就可发展为肝癌。 2.食物及饮水:长期大量饮酒导致酒精性肝病,在此基础上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过程都可能引发肝癌。此外,乙肝及丙肝感染者经常饮酒,将加速肝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促进肝癌的发生。 长期进食霉变食物(粮食受黄曲霉菌素污染)或含亚硝酸盐食物、食物缺乏微量元素及饮用革类毒素污染的水等都与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3.毒物与寄生虫:亚硝胺类、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等化学物质是可疑的致肝癌物质。血吸虫及华支睾吸虫感染均易导致肝癌。 4.遗传因素:肝癌的家族聚集现象既与遗传易感性有关,也与家族饮食习惯及生活环境有关。 上述各种病因使肝细胞在损伤后的再生修复过程中,其生物学特征逐渐变化,基因突变,增殖与凋亡失衡;各种致癌因素也可促使癌基因表达及抑癌基因受抑;慢性炎症及纤维化过程中的活跃血管增殖,为肝癌的发生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小克建议,通过积极接种合格疫苗,预防肝炎发生及积极治疗肝炎,注意饮食,避免接触致癌毒物等可有效预防肝癌的发生。(文章来源小克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