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透析就够惨的,还再感染传染病深层次

发布时间:2024/6/19

白癜风的民间偏方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01/5419408.html

透析是机器替代人体肾脏工作的一种替代疗法,一周3次,每次4小时,一星期12个小时的透析不可能完全替代人体自身的肾脏。哪怕一周七天都透析,每天4小时,也距离自身的肾脏每天24小时不停工作相差甚远。

因此,透析后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如贫血、高血磷、高PTH等,并非是透析治疗造成的,而是因为肾脏功能的衰竭所引起的。所以,还需要药物和饮食来控制。这样的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烦恼就够多了,繁重的经济负担,无休止的治疗历程……可是,人却总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69名透析患者集体感染上了丙肝……

5月13日,东台市卫健医院报告,该院血液净化中心血透患者中新发生丙肝抗体阳性,疑似发生院内感染。东台市卫健委立即组织力量,开展现场调查处置工作,并逐级上报相关情况。国家、省、盐城市卫健委第一时间组织专家组到现场指导调查处理工作。经对所有血透患者的筛查检测,共诊断确认丙肝病毒感染69例。专家组调查认定,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院内感染事件。

医院相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和分管副院长免职处理,给予其他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首先这69名患者可能因此变成丙肝患者,最终变成肝癌患者。能否影响其寿命不得而知,但是肯定会影响其生存质量。但相对于今天的医疗技术,对于患者来说,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因为丙肝目前治疗效果很好,可以达到抗体和RNA双治愈的程度,像很多已经患丙肝很多年的患者,口服索非布韦、维帕他韦、达卡他韦等药物后都能痊愈。而且新闻里也说了,感染患者目前均免费接收治疗,所以对于患者来说,应该不会有严重的后果。

医院来说,相关责任人免职是我国处置类似事件的惯例,不管有用没用先免了再说。至于后期问责定罪的问题,要等感染原因查明后才能问责到人。

有人会问,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医院的血透怎么还能照常运行呢?其实,这并不是问题!医院和透析室是不可能停止运行的,因为我们国家卫生资源太少,如果停工了,估计当地其他透析室分流不了这么多病人。

追根溯源,对于需要长期透析的人来说,感染丙肝的可能性变得非常大,因为自身免疫力是下降的且需要透析治疗。但今天这么大范围的感染事件,人祸的可能性大。

一方面,医疗系统的崩溃首先是从不堪重负,错漏百出开始的。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必定会带来工作质量的下降,工作质量下降必然以错误增加为表现。所以,医院血透室是否存在严重不合理的加班制度开始,如果存在,相关科室领导和分管院长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入刑。

这就好比强迫飞行员汽车司机疲劳驾驶,带病驾驶一样,出了问题就归罪于飞行员驾驶员操作失误,安全意识薄弱一样,完全就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根本阻止不了事故的再次发生。

另一方面,虽然医疗盈利能力过低,但若是采取以次充好,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等措施来降低成本,追求盈利,同样应当对相关人员、领导、分管院长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入刑,而不是轻罚轻判,或者弃卒保车。

公共安全问题从来都不是小事,从奶粉到疫苗到血透,若是每一件事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那么政府公信力必然受到严重质疑。

近年来各地关于血液透析导致院感的新闻层出不穷,单纯归因为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恐怕过于草率。

我认为反映出的深层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说明起码我们的很多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患者能透的起析了,而且有进行传染病筛查的意识和制度,这是一个进步。

另一方面,近年医院,医院,医院的都很少,说明我国基层医疗质量堪忧,医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过就给那点工资,医院能存在就不错了,发展要一步步来,先解决从无到有,再解决从有到优,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问题。

再者,可能大部分人不知道,血液透析一次的价格是元左右,这是打包付费,也就是说,不管医务人员使用的耗材药物成本是多少钱,透析一次只能收费。所以要想不亏,只能节约成本。至于这个是不是合理,反正也没有市场价格机制作为客观指标。人家说合理就必须合理。

但是大家要知道,30年前,中国血液透析技术刚进入临床的时候,一次透析收费就是左右,30年过去了,连大米白面都不知道贵了几倍,但是这个收费标准不但没增长,反而还下降了。这对各地透析室节约成本的压力多大可想而知。

谁也不可能赔本干活,一味地压低成本,只能带来损失。

转载请注明:http://www.hstlly.com/yfbf/154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