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今年的主题是“爱肝护肝、防治结合、遏制肝炎”。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但吸烟酗酒、爱吃油腻、睡眠不足,经常熬夜、抑郁易怒、胡乱吃药等不良生活习惯,让我们的肝脏承受了很大的负担。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每年因肝病死亡病例达多万人。我国是“肝病大国”,乙肝、丙肝、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肝病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各类肝病人群数量庞大。
肝不好有哪些症状?专家介绍,肝脏受损往往导致消化不好,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厌食油腻、恶心、呕吐等。肝脏受损导致的消化问题,会让人能量不足,长期如此便会导致人体出现容易疲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头晕耳鸣等现象。
一些肝硬化患者会出现蜘蛛痣和肝掌。蜘蛛痣常常见于脸部、颈部、前胸、后背等部位。肝掌则常出现在手掌两侧。肝掌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胆道受阻,引起黄疸,通常表现为眼睛、皮肤、尿液等发黄。肝脏出现异常的时候还会造成凝血因子合成异常,这时候就会出现牙龈出血,鼻子出血等症状。 爱肝护肝,重在预防。专家表示,除了接种疫苗,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1.定期体检
要定期进行体检,检查肝功能,特别是曾感染病毒性肝炎者、长期服药者及有肝癌家族史者。 2.清淡饮食
在饮食上要保持清淡少油腻,荤素搭配,多吃菠菜、芹菜、花椰菜、黄瓜等绿色蔬菜。 3.保证水的摄入量
增加水的摄入量能够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 4.睡眠充足
保证每天7至8小时的睡眠,规律作息,早睡早起,肝脏才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5.保持好的心情
情绪和肝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要学会放松。保持好的心情,积级乐观的心态对肝脏有好处。 6.远离烟酒
多次大量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嗜酒者最好选择适度饮酒。 7.适量运动
锻炼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盱脏“减负”。建议多做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等,肝病患者以不感到疲劳感为宜。 8.不乱吃药
身体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做到遵医嘱服药,不乱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