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专家 柳江教授 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发表在柳叶刀的一篇研究报告列举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23种致癌因素,究竟是哪些呢,一起来看看以下视频吧~ 看完柳江医生的视频,是不是十分震惊,仿佛自己一个“行事不慎”就会被癌症盯上。为了加深大家对这23种常见致癌因素的印象,科普君准备了随堂测试,看看你究竟掌握了多少! 朋友在和小明的聊天过程中,突然点燃起了香烟,这时小明的做法应该是?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香烟,在点燃过程中可产生近种新的化学物质,且绝大部分都对人体有害,其中所含的烟焦油便是致癌的罪魁祸首,烟焦油含有以多环芳烃和亚硝胺为主的多种致癌物及酚类促癌物[1]。 这些致癌物可以随着烟雾一同进入到消化道、呼吸道,最终再被吸收进入血循环,基本上可以达到“环游人体”的目的。因此,吸烟不仅仅会引起肺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胃癌、宫颈癌等数十种癌症。可谓是,“一烟在手,全身遭殃”! 那么被迫吸二手烟的人能否逃过一劫呢?答案是不能,研究表明,二手烟对身体的危害比一手烟有过之而无不及[1]。这着实是很无辜的,“躺着也能中枪”,所以,朋友们,一旦看见有人掏出烟,先劝说一顿再说,实在不行,就尿遁吧。 朋友默默地将烟收回口袋,“不抽烟了,喝酒吧,今晚不醉不归!”这时小明该不该再次拒绝?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酒精同样可以诱发多种癌症,酒精(乙醇)经过体内酶的作用后,会产生乙醛,而乙醛是致癌物,它会导致DNA和蛋白质损伤、抑制DNA修复、引发氧化应激进而诱发癌症。因此,对于酒精我们应做到滴酒不沾,别让酒精误事,更别让酒精伤身。 小明回家路上经过果蔬摊,想着好像好久没吃过新鲜的蔬菜水果了,正想买却发现并没有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于是小明决定: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多项研究表明,多吃水果和蔬菜是预防多种癌症发生的有力措施,如胃癌、结肠癌、肺癌、乳腺癌、胰腺癌等。水果蔬菜摄入量越高,则发生癌症的危险性越小。如果每天摄入-克的新鲜水果蔬菜,可使肺癌、胃癌的发生率减少50%[2]。 果蔬防癌,是因为它们除了含有抗氧化素、膳食纤维以外还含有生物学活性物质,这些成分能够使DNA免受损伤,促进其修复,减少正常细胞向癌细胞突变。 正挑着水果,朋友突然打电话过来说让小明给他买点钙片,想补补钙,这时小明应如何回应: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补钙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之后骨量开始走下坡路。因此,年轻人也需要趁早补钙,为以后打基础。 此外,当钙摄入不足,人体中的血钙降低会使得骨钙大量溶出,成为血钙,进而使细胞内的钙离子溶度明显增加,形成了有利于癌细胞生长的环境,加速癌细胞生长[3]。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可能通过合理膳食摄入充足的钙,摄入不足时可给予钙剂补充。牛奶、酸奶,西蓝花、大白菜等绿叶蔬菜、豆类、坚果、芝麻等食物含钙丰富,可以合理在自己的膳食中补充。此外,别忘了多晒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 小明对牛肉情有独钟,尽管这几天已经连续吃了好几次牛肉了,什么酱牛肉、爆炒牛肉……但现在看到超市里的牛肉又走不动道了,怎么办?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红肉摄入过多可能会诱发直肠癌等癌症,那我们是不是就不能吃红肉了呢?当然不是,红肉诱发癌症的前提是大量摄入,因此,我们还是可以适量食用红肉。红肉里面含有优质的蛋白质、铁、锌和维生素B12,适量的食用仍是对健康有利的。 加工肉如腌肉、烟熏肉、培根等,基本都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当这些亚硝酸盐进入体内则会转化为强致癌物亚硝胺。当然,偶尔使用一两次并不会就此诱发癌症,但若是过量的食用加工肉,那么癌症可能就离你不远了。 亚硝酸盐不仅仅存在在加工肉当中,腌菜也是它的“聚集地”之一,因此,腌菜也不要多吃。 排队结账时,小明听到身后的小朋友和妈妈说着悄悄话:“妈妈,这个哥哥真胖呀,可以把前面的人挡得严严实实的!”小明第一次感受到语言的杀伤力,请问小明应该科学减肥吗?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通过检索超过篇研究论文,发现有充足证据表明脂肪超标与结肠癌、胃癌、肝癌等13种癌症的发生有关[4]。 目前体重超标导致癌症的机制虽并未十分明确,但其能够增加患癌几率确是经过证实的,因此,想要离癌症远一点,就要控制自己的体重。目前国际上常用BMI(身体质量指数)来检测体重是否超标,BMI大于23.9便是体重超标。 BMI的计算公式是: BMI(㎏/㎡)=体重(kg)除以。 结账的过程中,小明突然收到一条天气预报的推送“明天雾霾预警”,心想“雾霾天尽量宅在家里,少出去晃悠”。小明的想法正确吗?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与粗颗粒物相比,PM2.5由于其粒径较小,更易被大多数的多环芳烃“相中”,成为它们进入人体的“顺风车”,最终可通过DNA损伤甚至直接作用于原癌基因导致基因突变[7]。 为了防止遭受PM2.5的侵害,在雾霾天气我们应宅在家里,管好门窗,若必须出门,则需戴上防尘口罩,不让“夹带私货”的PM2.5进入我们的口鼻。 买完东西出来,发现外面烈日当空,小明心想:“多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那么挑太阳最大的时候出去晒,不就能事半功倍,加倍促进钙的吸收。”小明的想法正确吗?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暴晒并不能加倍促进钙的吸收,反而过度地曝光在紫外线的辐射下,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包含皮肤癌。最常见的两种皮肤癌是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通常,它们形成于头部、面部、颈部、手部和手臂,因为这些身体部位最容易受到紫外线辐射。 此外,黑色素瘤是一种最致命的皮肤癌,大多数是由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引起的。因此,在紫外线强的地方最好做好防晒措施,如戴上帽子、穿好防晒衣等。 小明戴上帽子,尽量躲着阳光,突然耳边传来一位女生的欢呼:啊啊啊,我终于约上HPV疫苗了!小明突然有点想不起来,HPV感染是与什么癌症相关来着?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HPV是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发病相关。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认的宫颈癌相关的高危型HPV有14种,其中HPV16、18与其它12种高危型相比具有更高的致癌风险,研究发现,超过70%的宫颈癌是由HPV16、18引起[8]。 风靡全国的HPV疫苗,就是预防HPV感染的方法之一;此外,性传播是HPV主要的传播途径,因此,健康的性行为方式对于预防HPV至关重要。 小明回到家,是母亲来开的门,看到母亲,小明突然想起母亲是糖尿病患者,不知道需不需要进行癌症的筛查?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和美国癌症学会联合发表的《糖尿病与癌症共识报告》显示:糖尿病患者罹患肿瘤的风险增加,且糖尿病患者合并肿瘤的预后差及死亡风险高。其中,糖尿病发生癌症相对风险最高者是肝癌、胰腺癌和子宫内膜癌[5]。 对此,我们该如何预防糖尿病与癌症的发生?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内分泌学家AzeezFarooki和JamesFlory发表研究称:无论如何,控制你的体重。专家称:“控制体重,这会让你降低糖尿病的风险。如果你已经得了糖尿病,控制体重也会减少与糖尿病相关的癌症风险。”[6]。除此之外,也需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少吃甜点,少喝含糖饮料,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小明的母亲见小明回来,便开始和他讲起今天听到的消息,“隔壁老王的儿子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听说感染了这菌容易致癌,说是什么癌来着,我给忘了。”请问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什么癌症相关?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幽门螺杆菌可以引起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将幽门螺杆菌列为Ⅰ类致癌物。 但并非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必须进行根治,而是有合并以下并发症的人群才考虑进行根治,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有胃癌家族史、早期胃癌手术后或局部粘膜剥离术后等。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和口口传播,因此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就要注意卫生,拒绝“病从口入”,平时多洗手,聚餐时使用公筷或实行分餐制,食物需高温煮熟。 “那乙肝病毒感染呢?”小明母亲突然求知欲爆棚,但小明却被问住了,朋友们乙肝病毒感染到底是与什么癌症相关?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乙肝病毒与丙肝病毒的感染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病毒导致的长期慢性肝脏炎症会反反复复地损害肝细胞,肝脏会逐渐像“留疤”一样,发生纤维化、肝硬化直至癌变。 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因此为了防止感染, 不要前往不正规的医疗场所进行输血,避免输入不合格的血制品。对于育龄女性的丙肝患者,建议先治疗,后怀孕。此外,有男男同性行为和有多个性伴侣者,要定期做检查。 说话间,门开了,是小明的姐姐回来了,小明母亲连忙问:“医院进行EB病毒的治疗吗?不好好治的话,容易发生癌症的。”请问对话中提到的“癌症”是指什么癌症?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EB病毒基因可整合到人宿主细胞基因组,从而诱发癌细胞恶性转化,导致肿瘤发生。作为致癌的人类病毒之一,EB病毒与淋巴瘤、鼻咽癌等肿瘤关系密切。 该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唾液传播,因此,大人尽量不要亲吻小孩子,小孩子抵抗力较差,容易被感染。 考完试是不是对这23种常见的致癌因素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呢,若还是没啥印象,请将下文熟读并背诵,并“每日三省吾身”,看看自己是否沾染上了几条,请尽快改正! 行为因素: 吸烟、二手烟、饮酒、缺乏锻炼 饮食因素: 水果、蔬菜、膳食纤维、钙摄入不足 红肉、加工肉类制品、腌菜摄入过多 代谢因素: 体重超标、糖尿病 环境因素: PM2.5污染、紫外线辐射 感染因素: 幽门螺杆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PV、EB病毒感染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