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是第15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献血日的活动主题是“为他人着想,捐献热血,分享生命”。为弘扬献血者的无私奉献精神,营造无偿献血良好社会氛围,聊城市中心血站在城区金鼎商厦、银座商城、长途汽车站和闸口科技广场分别设置流动献血点,为广大群众提供献血服务。 14日上午,记者来到金鼎商厦献血点。来献血的市民络绎不绝,工作人员在献血车前设置服务台,引导市民有序献血。据血站工作人员介绍,现场献血主要有体检、征询、测血型、采血和领取献血证等环节,为献血者提供及时、优质、高效的服务。除血站工作人员外,现场数十名志愿者协助工作人员组织献血,志愿者吴先生告诉记者,他从年6月开始参加无偿献血,到今年6月份无偿献血已达次,累计毫升,今天他在献血现场担任志愿者,协助工作人员做好登记和献血宣传工作。 聊城市中心血站站长赵宁表示,正是有了社会上无数爱心人士捐献出自己的血液,才使无数临床的病人得到救治。目前聊城市民的献血热情逐年升高,年全市献血人次达到4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今年截至目前,献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 据介绍,本次献血者日活动中,中心血站工作人员还在四个献血点围绕献血法颁布实施20周年和献血者日两个主题,邀请献血者模范代表通过自己的献血经历和感受,与参加活动的群众交流,让广大群众消除献血的疑虑,增加对献血公益活动的了解。 截至14日下午5时30分,共有位市民踊跃献血,献血量达60万毫升。 记者探访聊城市中心血站 “爱心血”是这样出炉的 志愿者捐献的“爱心血”从采集到使用需要经过哪些检验程序?怎样保证其安全?又是如何保存?带着这些疑问,14日下午,记者走进聊城市中心血站,了解“爱心血”出炉过程。 走进中心血站,正值送血车将献血点的血送到血站。聊城市中心血站武桂丽主任告诉记者,献血点的血到最后制成成品主要是从血供科接收到成分科分离、检验科检测,最后根据检验结果分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合格品将会进入成品库,而不合格品将会被销毁。 记者在现场看到,经献血点采集的血液由供血科测量、登记后送到成分科,在成分科经过滤白、热合、分离和病毒灭活等步骤后形成血浆和红细胞两种血产品。与此同时,检验科同时对血液样本进行严格的包括血型、血红蛋白、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多个项目的检测。最终血产品和检验单在血供科汇合,相关成品被送入成品库按血型分类储存。 据介绍,成年人一次献血至毫升对身体没有影响,献血前一天要保证充足睡眠,饮食要清淡,不要吃药、饮酒。献血后应注意休息,并适当补充营养,切忌暴饮暴食。 市民献血热情高 一家四口齐上阵 6月14日,第15个献血日到来之际。不少市民、公益团体纷纷来到血站、献血点,撸起袖子参加无偿献血,献血热情持续高涨。 上午9点,在聊城中心血站,一群统一服装的志愿者团队来到血站献血,他们是聊城市春雨助学协会的志愿者。据协会会长陈键飞介绍,每年他们协会都会组织会员两次献血,希望通过集体献血的方式来带动更多人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 在金鼎商厦献血点,一家四口一起来献血的场景吸引了大家注意。韩女士说,她和丈夫、哥哥、嫂子一块来献血。哥哥已有十多年献血史,家人也是受哥哥感染,决定在献血日这天一家四口都来献血。韩女士表示,自己今后将继续动员周围更多人来献血,为社会做贡献。 献血日正值高考结束不久,在无偿献血现场,一些高中毕业生也悄然走上采血车,向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聊城三中毕业生田同学说,她有献血的念头很多年了,今年5月份刚刚度过18岁生日,今天路过看到献血车,便想在成年时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以后也会经常来献血。”田同学对记者说,通过献血希望能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贡献一份力,虽然第一次献血有点紧张,但献完血后很有成就感,以后有机会还继续会参加这样的活动。 热心献血者曾为救老人捐“熊猫血” 14日上午,在金鼎商厦献血点,一名男子想要无偿献血却被现场工作人员拒绝,只因是“熊猫血”。 “把资料交上去了却不让献。”林先生笑着对记者说,自己之前献过两次血,今年1月份才知道自己是“熊猫血”,本想趁这次献血日为社会做一份贡献,经工作人员告知才知道自己需要“备血”。 血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所谓熊猫血,即RH阴性血,这种血型在亚洲人里比较稀少,大概比例为千分之三,因此极其珍贵。但是血液都有保存期,像红细胞可以保存30天,只有在保存期内被启用才能发挥最大的用处,如果用不到就只能浪费。对人体来说,献血又是有时间间隔要求的,因此本着对捐献者负责,对血液负责的态度,他们一般会在需要时主动联系捐献者。 林先生告诉记者,今年1月份时,一位7旬老人因治疗需要,急需这种血型,在等待两个月后才通过血站找到他,最终他为老人捐献了2个单位的血小板。 “就得哪里需要哪里去。”谈到今后的献血打算林先生表示,在得知自己是稀有血型后,就比较注意自己的体质,平时经常锻炼身体,少吃油腻的食物。 文/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见习记者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