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5日,我国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发布。两部指南有哪些更新,看专家如何解读? 来源:雨露肝霖
年10月25日,我国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发布。李兰娟院士,庄辉院士,魏来教授和侯金林教授主持了此次发布会。
庄辉院士首先对两部指南进行了简短的介绍,他指出在本次会议中共发布了八部指南,而乙丙肝指南在会议的最后一天隆重发布,这两部指南有许多的新意,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乙肝指南方面:1.用乙肝疫苗来预防乙肝;2.提出治疗的目标,不单单是长期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少肝癌、肝硬化的发生,而且还加上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3.对于治疗适应症,不再只凭HBVDNA和ALT水平来做判断,未达到相应水平的患者也可能需要治疗;4.对于巩固治疗时间的变化。巩固治疗时间增长。我国丙肝指南是年制定,至今已有10多年,新的指南中加入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也有许多的亮点。
两部指南的共同点在于:1.均遵循了国际指南制定原则;2.引用了证据标准和推荐强度,与国际接轨;3.指南中有了明确的小框框-推荐意见;4.后面都有未解决的问题。
10月24日乙肝和丙肝的诊疗现状调查发布,涵盖了31省市,医院,调查发现西医院对乙丙肝诊治现状了解的情况与东部地区以及大城市还是有很大差距,因此丙肝乙肝指南要发挥巨大的社会效果,不仅要在大城市,更要到小城市,西部地区去讲解,让更多的乙丙肝患者受益。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 侯金林教授详细解读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1个目标:抗病毒治疗。
孕妇和儿童的乙肝抗病毒治疗是重中之重。 我国HBsAg检出率大大降低。乙肝病人增量减少,但充量大。
关于慢乙肝母亲母乳喂养的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推荐意见。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疫苗接种量应增加。
明确一线治疗为干扰素、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尽量避免使用低耐药药物。对于特殊人群,母婴传播和小儿治疗内容大大增加。
对于保肝降酶药物,虽然用药群体大,但是循证医学证据还不充足,指南中未涉及,今后达成共识后再进行发布。
慢乙肝治疗总体目标中,加入了如下内容:对于部分合适的患者应尽可能的追求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持续的病毒学应答,HBsAg消失、并伴有ALT复常和肝脏组织学的改变。
治疗终点分为阶梯式。基本的终点,满意的终点和理想的终点。
对于抗病毒药物适应症,对于达不到HBVDNA和ALT标准的患者,有些也需要开始抗病毒治疗。观察年龄缩小到大于30岁。另外持续HBV阳性的肝硬化患者,不论其他情况如何,应开始抗病毒治疗。
长效干扰素治疗比普通干扰素能获得更多的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应答优势。
长效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的联合治疗的结果并不确切,但使用核苷类药物降低病毒量后联合或序贯长效干扰素是有一定优势的。
核苷类药物治疗是应该首选低耐药的药物进行治疗。
核苷类药物出现耐药后的挽救措施中,多为换用替诺福韦酯治疗。这与之前指南有明前区别。
各个核苷类药物的副作用都单独列出,更加清晰明确。
对于核苷类药物治疗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优先推荐使用一线药物治疗,长效干扰素或ETV、TDF。若使用核苷类药物治疗,总疗程建议增长,至少为4年,巩固治疗时间至少为3年。
对于核苷类药物治疗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优先推荐使用一线药物治疗,长效干扰素或ETV、TDF。若使用核苷类药物治疗,建议达到HBsAg转阴且HBVDNA检测不到再巩固治疗1年半。
对于妊娠期抗病毒治疗,有一条明确推荐意见:免疫耐受期妊娠中后期HBVDNA2×IU/mL,在充分沟通知情同意基础上,可于妊娠第24-28周开始给予TDF、LdT或LAM,建议产后1-3个月停药,停药后可以母乳喂养。
对于儿童的抗病毒治疗,干扰素已经可用于1岁以上儿童,ETV可用于2岁以上儿童,12岁以上可用TDF。
指南中还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今后会有更多的研究着眼于这些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指南不断完善和更新的动力。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 魏来教授详细解读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指南更新考虑了更多的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以及药物的可及性问题。
指南中加入了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与国际接轨。
上一版丙肝指南为年版,10多年后的版的指南肯定是多了非常多的变化。
在丙肝的流行病学方面,加入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行率,基因型比例和宿主基因型的特点。基因1b型占56.8%,IL28B基因CC型占84.1%。
血清学和瞬时弹性成像等无创诊断方法可帮助肝纤维化的诊断。
虽然有DAA药物的出现,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方案仍然是我国现阶段HC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主要方案,可应用与所有的基因型同时无治疗禁忌症的患者。
对于无论何种基因型,如治疗12周HCVRNA下降幅度2log,或24周仍可检测到,则考虑停药。
对于无肝硬化的治疗方案中,长效干扰素联合RBV或是长效干扰素联合sofosbuvir和RBV可用于所有的基因型。Daclatasvir和sofosbuvir也可用于所有基因型。
对于有肝硬化的患者,长效干扰素联合sofosbuvir和RBV或Daclatasvir联合sofosbuvir可用于所有基因型。
丙肝指南中有九个待解决问题:
新方案及结局评估
DAA治疗丙肝的新方案的探索,特别是适合全基因型的标准方案的研究。
DAA治疗慢性丙肝获得SVR后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问题。
DAA治疗丙肝肝硬化及失代偿患者,获得SVR后改善疾病并发症及预后研究。
DAA治疗对预防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和HCC的长期影响。
预警指标及HCV特殊人群
慢性丙肝进展至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和HCC过程中具有预警作用的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
进一步深入研究DAA在特殊人群(妊娠、儿童、合并HIV感染、肾功能障碍及肾衰竭、肝移植等)丙肝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DAA的耐药及药物相互作用,特别需要
药物经济学评价
对DAA与PR治疗策略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
开展卫生经济学研究,探索降低药物价格、提高治疗可及性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