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肝是可以治愈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抗病毒是国内传统标准治疗方案,其维持应答率>50%。然而,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均有明显的副作用,而且发生率较高。有些副作用可能很严重,有些副作用则持续时间较长,治疗期间多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少数患者因不能忍受或耐受副作用而终止治疗或减少用药量,从而导致治疗失败或疗效降低。因此,对于临床医师而言,了解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副作用至关重要。
1.发热和流感样症状:
根据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耐受性作相应的处理,可在注射干扰素前或高热时使用解热镇痛药,轻者注意休息、多饮水即可。
2.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如果白细胞和血小板降至安全阈值以下,则必须减少干扰素的用量,但患者需要了解这可能降低疗效;此外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同时注意预防细菌感染。
3.贫血:
减少利巴韦林用量是主要措施,但还要及时发现并处理急性溶血所致的急性肾小管损伤。
4.精神和心理异常:
重在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对临床症状较轻者可采取心理疏导治疗,增强患者的信心,提高耐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心理异常;对抑郁症状较严重者需要辅以抗抑郁药(常在使用后2周左右见效);如果出现自残或自杀倾向,则必须立即停用干扰素,并严密监护直至症状消失。
5.甲状腺功能异常:
干扰素减量后可减轻甲状腺损伤并控制相关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可服用甲状腺素片;是否要终止干扰素治疗,则要在与患者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权衡利弊,一般来说,停用干扰素后甲状腺功能会得到全部或部分的恢复。
6.脱发:
一般不需要处理,但应告知患者,暂时的外观改变与抗病毒治疗两者之间的利害关系。
7.避孕:
无论男女,使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期间均不得实施家庭计划,停药后6个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