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晚课堂 duang!duang!山晚课堂开课啦! 今天小编要向大家普及一个知识,3.18日是全国爱肝日。 全国爱肝日是在我国乙肝、丙肝、酒精肝等肝炎肝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人民健康面临严重威胁情景下,为动员群众,广泛开展预防肝炎肝病科普知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而设立的。 全国爱肝日时间定在每年的3月18日。自年起每年选一个主题,全国各地每年在这一天以多种形式开展爱肝科普公益活动。 年,全国爱肝日的主题为:预防丙肝,防患于未然。 今天小编就带你认识一下:丙肝! 沉默的杀手——丙肝 丙肝,在肝炎家族排行老三,生性孤僻,寡言少语,虽不太起眼,却常常引起轩然大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在全球导致死亡的十大感染性疾病中,有两种是病毒性肝炎:一种是大家熟知的乙肝,即乙型病毒性肝炎,另一种是绝大多数国民并不熟悉的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很多人会觉得丙肝这种其貌不扬的疾病离我们还很远,殊不知,每年全球有25万人因丙肝而死亡,丙肝已经跟着她二哥——乙肝,疾步前行。 先来看几个案例: 56岁的郭先生一向身体健康,平时感冒都很少,单位每两年组织健康体检。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郭先生每次体检都会被告知转氨酶升高,因为没有自觉症状,也查过没有乙肝,他自己看报告单也比正常值高的不多,就一直没放在心上。年,郭先生的体检结果很不好,不仅肝功能异常,B超还报告了早期肝硬化。郭先生这下才着急了,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就诊。经过化验,最后被确诊为丙肝肝硬化。经过1年的正规治疗,目前郭先生的各项肝功能和丙肝指标恢复正常。郭先生后来回忆,他以前当兵体检肝功能一直正常,年因为“胆囊结石”做手术时,曾经输过血,病因很是可能源于那次手术中的输血。 覃主任指出,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是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前没有对献血者提供的血液及血制品进行严格筛选。后来的调查发现,早期的职业献血者抗-HCV阳性率达30%。年后,国家对献血者严格筛查,该传染途径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由于检测试剂和手段的局限性,仍然无法完全筛出HCV感染者,因此,长期、大量输血或血制品,仍是丙肝感染的高危因素。 在广州学服装设计的玲玲是一个爱美的女孩,青春靓丽,衣着时尚,个性张扬。前几年,看周围的几个朋友都穿了耳钉,有的还穿了唇钉、舌钉,她也不甘落人后,穿了唇钉。去年,大学毕业后好不容易找了个工作单位,没想到入职体检时,因为肝功能异常,没有被录取。心灰意冷的她回到宜昌,医院,经过全面的化验检查,确诊为丙型病毒性肝炎,经过半年多的治疗,各项指标已经恢复正常,目前还在继续巩固治疗中。 丙肝病毒也可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一些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有创美容(如:纹身、穿耳环孔、唇钉、舌钉等)、有创医疗(未经严格消毒的针灸、拔牙、内镜等)、个人不良卫生习惯(共用剃须刀、理发用具、牙刷等)是目前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HCV传播方式。 覃主任提醒,在医疗中使用过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检查、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医务人员也是高危人群。 现年27岁的小唐(化名)自幼体弱多病,经常扁桃体发炎。医生曾动员做手术,她一直不愿意。年,小唐一次受凉后再次发烧,拖了很长时间,后来诊断患上了心肌炎。生病期间,她的病情反反复复,最严重的时候,小唐医院打消炎针。“久病成医”,每次输的什么药她都能记得清清楚楚,医院人多难得排队,后来,小唐每次就选择离工作单位很近的一个小诊所,中午去输液,有时候还可以躺在输液床上睡个午觉,确实很方便。去年7月,小唐要结婚了,婚检的结果让她大吃一惊,肝功能不正常。她不相信这个结果,又先后到2医院同时化验,证实确实肝功能不正常。她这才到肝病专科门诊就诊,最后诊断丙型病毒性肝炎。 覃主任提醒,使用消毒不严格的注射器及针头、共用注射器及针头都是HCV感染的高危途径。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约为3%,大约1.7亿HCV感染者。我国的一项相关调查认为全国约有万左右的丙肝感染者,医院就诊的丙肝患者不到20万,这与多数丙肝患者的临床症状较轻,以及公众和非专科医务人员对丙肝的认知度较低有关。 丙肝病毒感染呈全球流行状态,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之一。血液、体液传播是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静脉吸毒、性传播是目前感染丙肝病毒的高危途径,引起皮肤、黏膜破损的医疗或生活行为导致丙肝病毒感染应引起公众的重视。目前临床上尚无可用于预防的HCV疫苗。但和丙肝感染者的一般日常接触不传播丙肝病毒。 从上面几个病例我们可以发现,丙肝患者大多没有明显症状,一般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一般很少发生重症化,但如不及时治疗,经过20年左右进展到肝硬化的危险为5%-25%,肝硬化发生肝癌约每年1.4%-6.9%,均高于乙肝病毒感染。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通过抗HCV治疗可以阻止病情进展,而且,丙肝病毒抗病毒治疗疗效肯定,大约60-70%左右丙肝患者经规范抗病毒治疗,可以达到临床治愈。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丙肝多是在健康体检时被发现,首诊就诊时多以转氨酶升高为主的肝脏损伤。因此,覃主任建议,对于健康体检中发现肝功能异常,尤其是转氨酶升高为主者,均应常规筛查乙肝、丙肝。而对于HCV感染高危人群(静脉吸毒者、职业献血员、HIV感染者、性乱者、接受血液透析者及职业暴露人员等),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一定要到专科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最近,有一则调查数据显示,具有丙肝高危人群比例达77.9%,但是只有22%的人做过丙肝检测,有将近50%的丙肝高危患者并未采取任何行动。专家提醒,丙肝具有传染性,高危人群一定要进行丙肝病毒(HCV)感染筛查。 哪些人群是丙肝高危人群呢?山晚小编就来盘点一下: 1、凡是有输血或献血史者,特别是在年前接受过输血或有反复献血或有单采血浆史的患者为丙肝高危人群。
2、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筛查时需注意排除抗-HCV假阴性。
3、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以及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筛查时需注意排除抗-HCV假阴性。
4、与他人共用注射器者,如吸毒患者等为丙肝高危人群。
5、有不洁性交史的人,包括妓女、嫖客、同性恋等。
6、与HCV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包括夫妻、子女、父母及其他密切接触者。
7、医院进行过牙科手术、肌肉或经脉注射、针灸的患者。
8、在消毒不严的场所进行耳朵打孔、纹身美容、修脚等的人。
9、针刺、刀伤或者破损黏膜处接触过HCV阳性血液者。
10、诊疗过程中有过意外刺伤的医护人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五种方式主动预防丙肝病毒: 1)禁止毒品:如果静脉注射毒品,不共享针头或其他工具。如果需要静脉注射或其他医疗用途,要使用无菌注射器。静脉注射与一半以上的新发丙型肝炎病例有关,不使用不洁的注射器是预防丙肝病毒扩散的最好办法之一。
2)不共用牙刷:牙刷可能受到血液的污染。口腔溃疡与牙龈出血的人,其牙刷上很容易沾上血液。大多数人不会与别人共用牙刷,但有些人却不在乎。给自己定一个规则吧:中庸自己的牙刷。
3)不共用剃须刀:比起共用注射器,用自己的物品,像剃须刀、牙刷、指甲剪可以降低感染风险。但是,只要存在血液,就有感染丙型肝炎的危险。因此,预防丙肝要避免共用剃须刀。
4)使用安全套:通常来说,性传播丙型肝炎的几率很低。但是当有多个性伴侣时,感染的机会随之增加。同样,感染艾滋病与其他性传播疾病的几率也会增加。所以为了自己的安全,最好使用安全套。
5)去正规的地方纹身:纹身与穿洞并非感染丙型肝炎的高危活动。但是,如果使用的注射器或其他的一起并未正确消毒,同时感染疾病的人使用过,就很容易患上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艾滋病。 经过小编的讲解,如果你对丙肝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就给小编点个ZAN吧! 编辑:曹钦 来源:网络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