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我国第15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丙肝,防患于未然”。很多人对丙肝缺乏了解,谈“肝”色变,有的患者病急乱投医,过度用药,这些认知误区是潜伏在患者身边的最大“隐形杀手”。专家提醒,其实,丙肝可防、可控、可治,只要端正态度,走出误区,科学诊疗,是可以实现临床康复的。据统计,全世界约有1.85亿人感染丙肝病毒,中国丙肝感染率约为3.2%,患者数约万。专家表示,发病隐匿是丙肝的特点,从感染到发病,丙肝的潜伏期约为2—16周。丙肝早期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乏力,往往容易被人忽视,最终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丙肝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医院感染科主任张尔康:“丙型肝炎是由丙型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还可以通过夫妻生活,就是性接触传播,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长期复制,可以导致肝脏慢性损坏,由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肝炎,最后转变为肝硬化。”医生表示,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丙肝,但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丙肝是可以预防的,大家在生活中应该拒绝毒品、杜绝非法采供血、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等个人用品。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杨汉青:“第一个就是在我们比如说生病,需要手术的时候需要输血的时候,一定要使用正规血站提供的血液,第二个就是对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像一些剃须刀牙刷这些器具一定不要去共用,第三个就是当我们需要比如拔牙修脚文眉这种情况,医院或美容院去。”据介绍,急性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患者若不及时治疗,转成慢性的几率可高达50%以上,所以对所有急性丙型肝炎的患者应该给予积极治疗。包括适当休息、保肝、降酶及抗病毒等,其中抗病毒治疗尤其重要,可以从根本上治疗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