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丙肝国标推全国性筛查

发布时间:2017-6-25

  近日,在丙型病毒性肝炎规范化诊疗项目启动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研究员透露,针对丙肝发病特点,为及时发现丙肝感染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及管理》标准,明确定义了丙肝筛查的高危人群、筛查时间,并要求对筛查出抗-HCV阳性的患者及时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检测,该标准从12月15日开始实施。

  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医院副院长魏来教授介绍:“我国约有万丙肝感染者,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传染病报告丙肝感染超过20万例,而诊断率仅为2%,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仅为1%。丙肝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医疗经济负担。”

  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袁亚明透露,卫计委将和医师协会合作在全国建立若干家丙医院,作为丙肝筛查及诊疗管理的示范点,帮助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的诊治水平。

新标准提升防控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年4月推出的全球首个《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筛查、护理和治疗指南》中明确提出,各国要加强对丙肝的筛查识别,高危人群要及时进行筛查,并接受规范的治疗,同时还对高危人群进行了清晰的界定,推荐采用HCVRNA检测确诊感染、确定治疗起点。

  随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也在今年12月发布《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及管理》标准,明确指出应进行丙肝筛查的人群包括丙肝感染高危人群、准备进行特殊或侵入性医疗操作的人群、肝脏生化检测不明原因异常者。

  “在丙肝患者管理方面,首诊或主诊医师发现抗-HCV阳性的患者,应及时检测HCVRNA,没有条件进行HCVRNA检测的医疗机构,应让其到上级医疗机构检测。”李金明指出。

  魏来教授认为,新标准的落实和执行将从根本上改善中国临床丙肝防控现状,有助于规范临床筛查流程,提高医患对于丙肝疾病认知,提高丙肝检测率。此外,要促进临床协作,规范会诊制度,提高丙肝患者诊疗比例;规范丙肝治疗过程的患者管理,提高治愈率,进而为患者带来最大获益。

筛查技术有待革新

  在丙型病毒性肝炎规范化诊疗项目启动会上,与会专家对我国年81家开展非医院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回顾,发现大量丙肝患者是在其他疾病(例如外科手术、输血、透析等)检查时才得以发现丙肝,存在对疾病认知不足和患者拒绝治疗、失访等现象,错过早诊断、早治疗的时机,导致肝病晚期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等严重后果。

  魏来教授指出,单纯提高疗效,不能改善丙肝防控现状;只有提高筛查率和治疗率,才是改善丙肝防控现状的根本。

  在我国,临床实验室检查中用于丙肝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指标主要包括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HCVRNA检测。

  其中,抗-HCV因操作简便,价格便宜,应用最为广泛,但其无法严格区分丙肝病毒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需同时结合其他指标来判断。而作为病毒感染、传染性及病毒复制的标志,HCVRNA检测可直接代表患者病毒血症水平,且较抗-HCV出现更早,能够缩短窗口期,从6~8周减少至12天左右。即使患者体内丙肝病毒含量很低,也可通过实时荧光反转录(RT)-PCR方法检测到,是丙肝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管理的关键指标。

  目前,HCVRNA检测已成为临床明确丙肝感染诊断、指导治疗、疗效观察和判断转归,以及献血员血液筛查及控制丙肝感染传播的重要手段。

  然而,因当前丙肝检测中血清标志物相对较少,低灵敏度HCVRNA检测较难临床需求。“理想的HCVRNA检测应具备的特质包括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性符合指南要求,有WHO标准品溯源,交叉污染率低,具有广泛的临床验证,能够实现基因型全覆盖。”李金明如是指出。

■本报记者贾岩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图标,将文章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或告诉朋友使用nfsyyjjb在







































白癜风怎样治
兰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stlly.com/bybl/788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