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就医人数攀升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的医疗服务无法满足部分患者的需求,尤其是癌症、心脏、神经系统、丙肝等疾病,此外还包括癫痫、渐冻人症等少量罕见疾病。
中国与日本在医疗体系上存在整体差距,医疗体系包括诸多节点,诊断、治疗、药品、器械、医生、护士、护理、院中康复、院后随诊等。
药品滞后及短缺是另一个重要差距,中国最新的肿瘤药物是美国年上市的。而在药物品种上,国外上市的肿瘤药物中,国内只有29%,另外71%是没有的,其他药物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
以肺癌靶向药为例,据悉国内只有1代的四个品种,而国外有11种;免疫药物则1、2、3代都没有;黑色素瘤药物国内仅有三四种,国外有十几种。并且,国内外在药品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精准治疗药物,如靶向药,截至年6月,FDA共批准了72个抗肿瘤靶向药,在日本也有同步上市,然而,在这些癌症靶向药物中,仅有25.4%在中国上市。
医疗技术上的差异也广泛存在。一些先进的医疗技术在中国往往滞后数年或数十年。以质子、重离子的癌症治疗技术为例,日本已上市三十年多年,并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而中国于年才落地上海。
此外,医疗器械方面也存在差距,如外科手术,截至今年6月,医院总共引进38台达芬奇机器人进行微创手术,但其实,国外早已普遍应用了这一先进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