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针刺伤后,护士的你应该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1-10-21

夜班时,不慎发生针刺伤,紧张、焦虑、恐惧全部涌上心头。我知道医务人员的皮肤被针头刺伤是职业暴露感染乙肝、丙肝、HIV等血液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并且现已证实20种病原菌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

经过这次亲身经历我对针刺伤有了全面的认识,希望把经验分享给大家。

针刺伤的危害风险相关因素通常包括:

1、刺伤相关因素:刺伤的深度、器械的种类、污染的血量、接触的途径。2、病人相关因素:相关疾病阶段、血液中病毒的数量及浓度等。3、护理人员相关因素:全身健康状态、易感性、接触频率和时间、使用时的安全模式、接触后的快速自我防护等。接触血量愈大、接触时间愈长,机体获得病原的数量越多,感染几率也就更高。原因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护理人员防范意识薄弱。2、操作行为不规范。3、护理人员短缺工作繁忙,抢救应急状态。如何预防?1、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2、规范操作行为。3、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4、提供防护物质上的充分保障。5、现场紧急的处理:挤、冲、消、包、免、报挤:要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冲: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冲洗。消:伤口处消毒液浸泡或涂抹消毒。包:包扎伤口,应使用防水敷贴。免:积极免疫。报:上报院感科。具体说来,刺伤后应在24h内抽血查肝炎指标,必要时抽查患者血液对比。(接种乙肝疫苗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如果不幸被艾滋病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h内抽血查HIV抗体,定期做血清学检测,予刺伤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检测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用药:应在4h内,最迟不超过24h进行预防用药,可用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给予预防。即使超过24h,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也可采用预防接种方法,对高危人群进行接种,可预防某些血液病的发生。希望以此为知识点,以便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认真、仔细,戒急、戒燥,让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作者单位:医院

责编:秋月/责校:丽侠

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hstlly.com/ysbj/13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