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和丙肝都容易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医院院长尹炽标称,“一般从肝炎到肝硬化或肝癌的发展周期是20至30年。”然而,在中国,人们对丙肝的认知度要明显低于乙肝。很多人对丙肝认识不足,甚至存在一些误解,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就医行为,甚至因此延误治疗。 图/视觉中国 丙肝最大的特点是不易被察觉。除感染HCV初期有轻微症状外,多数慢丙肝患者症状均不明显,只是感到轻微疲劳或纳差等。医院院长尹炽标说,临床上发现丙肝患者,多是在他们看病就医或体检时,发现转氨酶升高查找原因时发现。 尹炽标介绍,有些人因为要做手术,术前抽血检查“感染四项”时发现丙肝;有些人是出现肝硬化查找原因才发现是丙肝感染所致;还有的人是在献血中发现到的。以至于很多患者是感染丙肝病毒10余年才得以确诊。 要注意的是,慢性丙肝犹如一枚“定时炸弹”,若不及早发现、及时“拆除”,一部分患者会在20年或更长时间内发展为肝硬化,大幅增加肝癌风险。 相比于乙肝,丙肝在中国仍缺乏规范的公众和患者教育。一项针对全国34个城市名丙肝患者的《中国丙肝患者认知及治疗现状调研》结果显示:约1/3的患者不知道丙肝可以被治愈。 尹炽标称,当前尚没有针对丙肝的疫苗,但只要遵循“早治疗、规范治疗”的原则,丙肝是可以被治愈的。因此,每治愈一个患者就意味着减少一个传染源,可见治疗是最有效的丙肝防控措施。 尹炽标强调,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中国过去13年间的标准治疗方案。但近年来,随着病毒应答率高、疗程短、耐受性好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出现,许多国家已建议使用DAA药物作为治疗丙肝的首选方案。 今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首个全口服DAA药物在中国上市。他呼吁,由于DAA类药物的疗程短、治愈率高,如果能尽快将这类药物纳入医保目录,能够鼓励更多的患者积极主动治疗。 如何早期发现丙肝呢? 丙肝的传播途径与艾滋病相似,是通过血液、破损皮肤黏膜、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专家建议,无论是献血、接受供血、洗牙拔牙、针灸、文身、打耳洞,还是有静脉药瘾者、有多性行为史等的高危人群,应先进行丙肝抗体或HCVRNA检测。如果确定感染丙肝病毒后,再进行HCV基因分型检测。 文/羊城晚报记者余燕红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责编:余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