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估计,在中国约有万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隐秘性强,若不能及时发现,并给予及时、正确、合理的治疗,有10%~30%可发展为肝硬化。丙肝肝硬化患者中,约有3%~10%可演变为肝细胞癌。据国际药物经济学会第六届亚太年会上公布的结果显示,我国丙肝患者一次住院平均费用为8,.20元;城镇居民丙肝患者因病就医一次住院花费占全年收入的34.25%,农村居民丙肝患者费用约占全年收入.70%。 对于肝炎来说,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恐惧多过了解,尤其对于更为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来说,更是闻之色变。不少人也会因为不了解出现两种较为极端的想法:“病毒性肝炎怎么也治不好的,不如不治”,又或者“得了肝炎就离肝癌不远,只能等死”这种消极厌世的情绪。到底如何科学防治肝炎,如何走出肝炎防治的常见误区?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主要依靠注射肝炎疫苗,注射过疫苗后,是否意味着一劳永逸? 乙肝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的发生。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们国家经过十几年来乙肝疫苗接种,取得了重大成绩,年全国流调的最新的数据显示,乙肝疫苗预防成绩巨大,但要定期检测保护性抗体的水平。 丙肝在目前已知的病毒性肝炎中,属于无法用注射疫苗来预防的,丙肝应该如何预防? 在我国丙肝是以输注血制品、静脉吸毒为主要传播渠道,而乙肝是以母婴传播为主。与乙肝和丙肝的传播途径不同,甲肝是经消化道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也就是说,甲肝是“吃”进去的。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丙肝,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丙肝是可以预防的。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杜绝非法采、供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可大大减少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文身、穿刺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目前没有证据证实母乳喂养可以传播丙肝,但乳头有破损时,要避免母乳喂养。预防艾滋病的措施也可有效预防丙肝。 丙型肝炎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肝病,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有哪些? 现将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罗列如下: 1、丙型肝炎起病较甲型、戊型肝炎藏匿,HCVRNA阳性和/或丙氨酸转氨酶(ALT)继续增高者,是缓慢化的特征。缓慢化份额为30%~70%,其间10%~20%可开展为肝硬化,高于乙肝感染。由丙型肝炎到肝细胞癌通常需20年以上。 2、30~39岁为丙型肝炎的高发病年纪。 3、ALT峰值较甲型和乙型肝炎病人低,有三中类型:单相型、多峰型和双相型。单相型呈一过性增加,是急性自约束HCV感染,预后杰出。多峰型是向缓慢肝炎开展的体现。双相型是在并称前期ALT降低后又上升,病况加剧,常伴黄疸。 4、丙型肝炎潜伏期为2~16周。输Ⅷ因子致使的丙型肝炎,潜伏期7~33天,均匀19天。 5、丙型肝炎多见单项丙氨酸转氨酶(ALT)增加,且长时刻继续不降或重复动摇。 6、短潜伏期丙型肝炎,病况较重,体现杰出,常有黄疸,但较少开展为缓慢化。长时刻潜伏期和轻型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开展为缓慢化。长潜伏期和轻型或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开展成缓慢。 7、尽管通常丙型肝炎通过较轻,但亦可见急性丙型肝炎迸发型与亚急性通过,或缓慢迟发性肝功用衰竭等严峻体现,而丙型肝炎迸发时与乙型肝炎不相同,HCV仍处于高度仿制状况。 目前常见的肝炎大概分为哪几类?都是可以治愈的吗? 在我们国家肝炎主要为病毒性肝炎,还有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脂肪肝炎,酒精性肝炎等。其中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在我们国家发病率比较高,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病因。目前,慢性乙肝治疗干预,尤其是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如何发现病人,目前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效果很好。大部分病人经过合理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以获得临床治愈。 丙肝最易漏诊,感染后果严重,如何早期发现? 研究表明,10%-15%的慢性丙肝患者在感染20年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骤升到1%-7%。丙肝患者之所以容易漏网,最主要原因是因其起病隐匿不易发现;同时,目前对丙型肝炎的宣传不够,大多数人对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六项及转氨酶比较重视,却不把丙肝病毒抗体的筛查列入常规检查,检查丙肝病毒核糖核酸的情况就更少了,致使一部分患者漏网。其次,由于大约1/3的丙肝患者转氨酶水平正常或基本正常,症状又比较隐匿,因此,仅仅通过转氨酶水平的筛查可能又会漏掉一批丙肝患者。此外,目前对于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常用检查方法是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但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抗-HCV出现较慢,窗口期(“窗口期”是指人体感染HCV后到外周血液中能够检测出抗体的这段时间)有2-6个月,甚至1年,也是导致丙肝容易漏诊的主要原因。虽然丙肝早期症状不明显,但其实通过抽血检查,可以及早发现丙肝。诊断丙型肝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丙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是否为阳性,二是有无肝损害及损害的严重程度。 目前定量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水平,可减少部分病人的漏诊,这为丙肝患者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带来了福音。